电商的供给侧实验:「卖货」很 low,「做消费连接」才时髦?| 峰瑞商学院 2017-07-27 21:33 来源:峰瑞资本 电商 原标题:电商的供给侧实验:「卖货」很 low,「做消费连接」才时髦?| 峰瑞商学院 为什么「内容」大于「搜索+流量」? 秒杀、满减、买赠、折扣、任选…… 电商平台的这些玩法,还能打动你吗? 据 CNNIC 公布的《2016 年第 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电商网络购物 PC 端增幅降至 12.9%,手机端增幅为 29%,创近年新低。网购的人口红利期已近尾声,线上新流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以及传统电商从搜索、导航、分类、价格等维度进行的消费引导在渐渐失效。 「物以类聚」的电商思路 out 了,内容顺势成为留住用户、引导消费的新手段。 通过回溯内容电商平台的发展路径,对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本篇文章提出「人以群分」的电商思路:以人为核心,将用户标签化,从而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消费场景输出内容,完成消费引导。 有了价值观的认同,才有交易。这是内容电商的打法。我们还好奇: 为什么电视导购变成短视频购物,用户就心甘情愿的下单了? 什么样的内容转化率最高? 通过内容来带货,这种方式可持续吗? 成熟品牌如何在这股潮流中抓住用户的心? 欢迎在文末分享你的思考。 电商的新逻辑:为什么「内容」将会大于「搜索+流量」? 来源/ 三节课 作者/ 关德宇(星橙),三节课 3.3 计划第四期学员,现任某品牌电商运营 内容电商的前世今生: 导购并不新鲜 随着时代变化,内容电商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初始:BBS 论坛 卖东西的内容帖子 前辈:电视导购 各大卫视的电视导购广告是内容推销的鼻祖 始于:蘑菇街 穿搭教程、话题讨论,转型为 UGC 内容导购平台 再发展:网红、自媒体 「直播+卖货」or「软文+卖货」几乎成为所有电商的标配 另一阶段:微商 基于社交关系,通过在朋友圈刷屏等表现方式卖货 扩散:小红书、什么值得买等 内容以 UGC 导购为主,是内容电商的第一个阶段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内容电商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特征。但其中,有一点一直没有变化:内容电商的核心不是直接卖货,而是基于内容扩展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这种影响在 BBC 论坛时代呈现为卖货贴的形式,在电视购物时代呈现为节目视频的形式,在蘑菇街、小红书等渠道中又表现为以 UGC 内容为主的导购形式。微商基于社交网络卖货,网红则利用了自身的影响力。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消费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当时 BBC 论坛的神帖可能和现今的自媒体软文差别不大,电视购物则转化成了互联网小视频。在消费升级、消费者自主意识渐渐增强的背景下,传统的平台购物模式无法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和行为产生强影响。 我们大胆畅想下一阶段内容电商该向何处发展: 内容形式多样化。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图文和直播,还包括利用 VR/AR/AI 等新技术进行多样化的内容建设。 渠道多样化。不仅局限于第三方平台。多平台乃至自由平台将成为可能,例如使用微信小程序或者自建 App。 更加垂直于细分领域。深挖垂直领域下如何满足用户心智。 总之,内容电商可以以内容为导向,独立引流用户,完成「发现-吸引-成交」整个操作流程的闭环。其中,用于引导用户「发现」的内容,成为重中之重。 用户消费心理的转变: 我们不差钱,但缺好内容 不论内容电商形式如何,其核心还是消费主体——用户。「什么决定了用户的最终购买行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主动 VS 被动 电商的出现,源于用户希望购物更便捷的需求。这个传统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在传统电商时代,用户的消费行为遵循着这样的路线: 选定购买目标 主动搜索(信息搜集) 同类产品比对(价格、功能等) 做出选择,完成购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