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盈利主要靠卖商品的差价,未来等门店数量上来后,能够记录每个用户的行为轨迹,购买习惯,形成数据化,这对品牌商而言,有利用价值,我们会和品牌商合作。”徐海成介绍说。 除差价之外的盈利模式,要等无人便利店规模化后才能展开。在安利英看来,无人便利店的成本很低,一个盒子只有10万元左右,等规模化后会更低。早期靠商品差价盈利,到一定规模会开发大数据、在店内做广告等新模式。 是当先驱还是当先烈? 事实上,国外早已探索将无人技术应用在零售业态上,但并没有像中国这么快进入商用。一个根本原因是,技术模型还没有完全打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当人流激增时,Amazon Go就无法自动识别并结算。 已经进入商用的中国无人便利店也面临不少挑战。7月20日,AI财经社在缤果盒子体验发现,所有商品是靠贴上RFID来感应,如果消费者避开摄像头,将商品上的RFID贴纸撕掉,盒子感应不出用户手里有商品,门也会自动打开。 另外一方面,如果多名消费者同时进入盒子内,当一个消费者结算完,剩下的消费者拿着东西不结算,能直接跟在同伴身后出门,因为出门感应识别时需要等待几秒钟。 此外,还不排除会有极端情况存在,一些“捏捏族”进去不购买却将商品捏碎减压,“乱放族”破坏货架上的商品摆放,“流浪族”为了进去蹭空调待一整天等。 深圳无人便利店月入3万损耗不足300元,顾客留言:被信任的感觉真好。 对国民素质的担忧是外界不看好无人便利店的一个主要原因。上海罗森便利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认为,人的素质是无人便利店的最大挑战。目前业界对它们的判断不是成为先驱而是先烈。 在日本,自动售货机很发达,几百米就有一个,总量达到近500万台。反观中国从1999年自动售货机进入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扩张,截至目前只有10万台左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习惯不成熟,消费者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而比起无人便利店的成本,自动售货机更具有快速复制的价值,成本只有1.5万元左右,但最终的效果却不明显。然而,一个案例是,新华都将合并友宝在线。友宝在2016年的总营收为15.76亿元,售货机总量为3.2万,平均一个售货机日销134元。 对于无人便利店的入局者们,他们对意外损耗并不担心。“我们有监控,有后置摄像头,可以设置黑名单,可以报警。但根本上解决这类损耗问题,还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如果有人非要砸、非要抢,连警察都没有办法。” 河北张家口,便利店经营者闹市开设无人售货摊点。 缤果盒子投资方之一欧尚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欧尚门口的盒子,人员素质比较高,不会出现撕码、偷盗等情况。况且,盒子内还有多个摄像头,偷盗成本很高。盒子外还有欧尚的保安。 但规模复制后,每个缤果盒子都能配备保安吗?陈子林认为,未来缤果盒子主要设置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高档小区,能过滤风险人群。并且盒子内有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若有可疑人员会立刻被察觉。截至目前,缤果盒子已经运营10个月,接待1万人次,0偷盗,0破坏。 无人便利店虽节省前端店面人员,却没有节省后端补货人员。而不同于传统便利店供货,按照箱为单位来计算,无人便利店由于门店无人,货需要提前准备好,需精确到个为单位,例如需要5个脉动,3个怡宝,2个口香糖等。 徐海成认为,如果无人便利店不做无人仓,那后台压力会暴增,仓库压力至少会增加5倍。 “缤果盒子说1个人可以管20家网点,负责送货、理货,这是不可能的事。”张晟认为,传统便利店的店面人员不全是干收银工作,摆货、理货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技术不是无人便利店最大的门槛,未来更大的挑战在运营上。 此外,不能忽略的是政策层面的挑战。张晟表示,上海、北京的书报亭,早餐车都要报批,无人便利店的审批难度可想而知。目前无人便利店只看到比传统便利店人工成本低这一个优势,却忽略了外围成本,没有将国家的政策法规考虑上。 “新事物的出现难免会引起政策方面的关注,最重要的是解决用户痛点,再去评估监管部门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对症解决。”黄佩华解释说。 如今,上海城管已经找上了门。由于证件原因,缤果盒子、怡食盒子一再推迟开业日期,F5未来商店也正在等特许经营许可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