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08:00来源:爱范儿 原标题:“饿不饿”这个问题被解决后,为什么“假肉”开始流行起来了? 每听到食品科技,你会想到什么?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有人发明假肉了吗”,“Soylent又出新口味了吗”。 如今头顶科技光环的食物开始愈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比如在硅谷深受欢迎的代餐营养食品 Soylent 能让人不用吃饭,将植物蛋白质合成肉类的 Impossible Foods 和 Beyond Meat已经上架销售,3D 肉类打印机也在制造各种形状的肉制品。 (喝完就不用吃饭的代餐食品 Soylent) (3D 肉类打印机) 但食品科技并不仅是生产这些奇怪的食物。食品科技所涉及的领域很广,链条也很长,从食物生产种植环节的农业,到加工和制作的食品加工业,再到分销食品的零售业,还有消费者端的教育与经验分享,这里的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因为技术的加入而改变。 比如,生物技术改良种子后,获得更加优良的农作物植株;食品防腐剂的发明和使用,让食品能够长时间保存;冷链物流中的冷藏冷冻车让果蔬从产地到餐桌都能无缝保鲜;贴在食品包装上,通过变色提示食品保质期的智能标签,能够让消费者直观判定食品是否能够使用…… (食品智能标签,图片来自:gajitz) 在上一个时代,杂交水稻、农药化肥、转基因这些技术从食物的生产种植端,已经基本解决了“饥饿”这个世界议题。据统计,2010 年约 100 万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丧命,但却有 300 万人死亡是因为肥胖。 但从长远的数据看来,世界人口和粮食的压力依然很大。2015 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报告预测,世界总人口到 2030 年预计将增加到 85 亿,到 2050 年为 97 亿,并在 2100 年达到 112 亿。 随着人口增长,各国逐渐富裕,对肉蛋奶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过去 20 年全球肉类消耗量翻了一番,预计到 2050 年将会再翻一番。 2050 年,为了养活地球上超过 90 亿的人口,全球的粮食产量必须增长 70%,年谷物类产量需增长约 30 亿吨,年肉类产量需增长超过 2 亿吨,达到 4.7 亿吨。 (图片来自 YouTube) 而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作物,只有 55%被人类直接食用,约 36% 用于畜牧业,还有 9% 用于制作生物燃料和工业产品。每生产 1 公斤的牛肉,需要 10 公斤饲料。2007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帕卓里博士(Dr.Pachauri)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一公顷土地每年种植的谷物、蔬果可以养活 30 人,但是如果这一公顷土地产出的作物用来喂养牲畜家禽,生产的奶蛋肉只能养活 5-10 个人。 (帕卓里,图片来自:Quartz) 帕卓里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顾问之一,他一直在强调“肉食产品和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冲击”,认为农业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其中畜牧业占了农业碳排放量的 80%。 虽说养活未来 90 亿人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让大家多吃素少吃肉,但这个办法终究不大现实,对于很多人而言,成为素食主义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图片来自 QZ) 而 Beyond Meat 这些食品,则是通过“伪装”成肉并且在口感上能够被人们认可接受,直接为人类提供蛋白质,从而减少公众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Beyond Meat 的创始人伊桑·布朗(Ethan Brown) 在一次采访中,曾谈到他用植物原料合成人造肉的原因。童年的布朗周末都在父亲的农场中度过,目睹了家中的牲畜被屠宰,他很疑惑: Why do we eat protein the way that we do? Do we need animals for meat production? 为什么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蛋白质?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动物来生产肉? (Beyond Meat 的创始人伊桑·布朗,图片来自:popsci.com)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