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20:56来源:尚吉刚 近日,刘强东在《财经》发表了名为《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署名文章,其核心观点为:零售业公认的三次革命之后(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第四次零售革命正在到来,这次革命源于互联网电商,却又超越互联网本身,将会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 第四次零售革命这种提法,迅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和热议,毕竟以京东的体量,其战略方向将影响着整个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这些热议,大都围绕着零售业的本质、新一次零售革命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来进行。而我认为,在电商的蓬勃发展下,零售业已经处于再一次变革的前夜,而这次变革,主要由技术革新来驱动。 刘强东口中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到底是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首先被强调的就是零售业的本质——虽然零售业变革常在,但是围绕“成本、效率、体验”这三点的零售本质一直没有变化。过去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只是改变了交易端,但对供应端却没有本质变化。 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变革发生在哪里呢?答案是零售基础设施,但这个基础设施并非传统意义的“水泥钢筋”式的基础设施,而是包含了虚拟化的概念,包括信息、商品和资金,这些基础设施在革命的推动下,都将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零售业将从过去的管道系统,演变成一套社会服务系统。 图注:上图来自于《财经》杂志 而这次零售革命的主要驱动力,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刘强东把它总结为消费主权3P和技术赋能3I。消费主权3P是个性化、多元化和参与化。技术赋能3I则是感应、互联、智能。前者可以理解为消费需求端的变化,后者则可以看为技术进步,带来的零售体系的重构。 图注:上图为《财经》杂志配图 零售将变成像水电煤那样的基础设施那样,变成公共服务,届时所有的零售业都围绕着新的服务标准运作,无论线上线下,规模大小。而京东的最终目标,则是在这种新的体系下,向全社会提供“零售即服务”(RaaS)的解决方案,让革命之后的零售体系,变得“可塑化、智能化、协同化”。 可以看出,刘强东这套“零售革命”理论,并非凭空想象,大多是基于当前的社会环境、电商的发展趋势、技术的进步程度综合考虑,也可以视为京东从实践中总结、在探索中凝练出的战略精髓。这次革命能否驱动整个零售系统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不断优化,最核心的关键,取决于技术。技术为什么是这次零售革命的主要驱动力? 前三次零售革命,都不是由技术驱动,但都带来了成本、效率和体验的飞跃。这三次革命,共同点都是渠道形式、服务形式的变革,但都是基于实体的形式,因而技术的参与并不多。而这次零售革命,则和过去三次完全不同——是去中心化,把零售更看作是一种服务。而这种服务,则是完全由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所驱动的。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工成本高企,水电房租不断上涨,让传统零售模式面临着多重压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商圈商城,开始从零售业转变为餐饮、美容美发、健身、儿童教育等服务行业。互联网化,也就意味着人力成本、房地产成本的大幅降低。过去互联网电商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其程度远未达到“革命”的级别,而零售业也必须找到出口——在电商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最大程度地压缩人力和房地产成本,同时彻底改变零售业的传统链条。甚至可以认为,技术变革,是解决当下零售业困境的最根本的办法。 导致变革发生的技术,我认为并非是普通的互联网技术,而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合集。就比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支持下,目前新型零售已经初显雏形。京东在iPhone 7发售前,就通过大数据对各个小区进行画像,预测各个小区的潜在购买用户数,并提前把iPhone 7预置在小区附近的配送站里,只要用户下单,快递员直接拿着商品从配送站出发送货,最快的一单只花了3分57秒。这是技术改变零售的典型案例——零售在成本、效率和体验的本质上,都产生了飞跃。但是,这仅仅是开始,人工智能在零售业已经有开始蔓延的态势,而未来零售的竞争态势,则主要取决于零售巨头们的技术储备深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