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唯伟告诉动点科技,直播,加上共享雨伞不会提升单车成本和使用价格:“我们(酷骑和伞多多)是两家独立的公司,所以两家的收费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和用车一样,用户需要的时候,扫码打开雨伞,才会产生费用。 共享雨伞、共享充电,“人工智能”座椅、甚至在未来计划中的指纹解锁、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看起来,高唯伟准备在共享单车上“做加法”,而增加的这些砝码,不是风口上的创业项目,就是炙手可热的技术名词。 “第一笔融资不低于 5 个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酷骑方面给出的数据是“50 多座城市,总投放 100 万辆单车”,但高唯伟向动点科技坦言,即便前期已经投入了近 10 亿元人民币,酷骑单车目前仍还没有进行过融资活动。 关于资金来源,高唯伟透露,投入共享单车项目的钱来自于他前期创业积累以及其他股东出资。至于之前外界质疑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老板的身份,高唯伟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并不讳言,他强调的是,两家公司本无业务关联,“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同的。”押金管理方面,高唯伟表示已经跟民生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民生银行正在对接我们的系统,押金将由民生银行监管。” 高唯伟认为,j2直播,融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你想融资就能融到,也不是什么人的钱你都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投资者、合适的认可度这三点都达到共识的前提下,融资自然而然成了。“我们不会为了融资而融资了,酷骑从来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融资上,从来没有。到目前为止连百分之一的时间都没有。”高唯伟强调。 “一旦投资者对酷骑的认可度达到了,我们可能就一拍即合。”高唯伟说,酷骑单车永远都需要战略投资者,但不需要财务投投资者。他透露,目前也在接触一些战略投资,有意向的有三、四家 ,偏向于人民币基金, 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美元基金。对于融资金额,高唯伟告诉动点科技:“第一笔融资我们也不需要太多,但太少了低于 5 亿也不是我们期望的。可能五到十个亿人民币吧。” 高唯伟还透露,酷骑自身的造血和盈利能力,即使不依靠烧投资人的钱,也能打赢这场战争。“ 我们第一天成立就能找到 13 种盈利模式, 这就是酷骑的核心竞争力。 不算上投车的资金成本的话,我们已经能够负担每个月的人员工资和综合费用。做到全面盈利的话,我们需要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他所说的 13 种盈利模式,包括推出 App 商城,卖骑行的装备、折叠自行车等;开机屏广告、车身广告、软件上每辆车的 logo 也可以换成企业 logo,此外还可以将单车连接商家的服务等。 酷骑目前采用自营+城市合伙人的模式在运作,省会城市、直辖市都是自营,地方城市开放加盟。合伙城市目前占公司的比重在 50%左右,从投放单车数量上,合伙模式投放的车辆占了 20%左右。” “要结束战斗每个玩家需要投入 100-200 亿” 作为“高端产品”,酷骑黄金车的定价高达 1.5 元/半小时,几乎比市面上所有共享单车定价都要高。在其他玩家开始以各种方式推出“免费骑行”甚至“骑行送红包”的情况下,高唯伟依然不准备跟进:“我们的定价策略是参考了市场情况后做出的成熟决策,一旦定了就不会改了。” “酷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的血汗钱,对应的每一分钱都是有要求的,必须要产生最大的意义,不会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去经营去发展。”高唯伟认为,酷骑在所提供的客户体验是匹配是甚至超出 1.5 元的定价的,而且,其他对手烧钱补贴的竞争策略也是阶段性的,不可持续。 当然他也没把话说满:“另外,黄金版会推出一个标准版,可能价格会有所下降调整,而相应的功能也会有所调整,把某一项功能降低一下,让更多人体验能体验到。” 纵观市场格局,两家寡头对峙的局面越来越明显。有投资人认为,“清场”的时机已经来临,中小品牌已经没有胜算。 高唯伟认同,竞争的结局最有可能是市场上只存在两家共享单车品牌,不过他不准备深究投资人的看法:“清场的言论只是投资人的见解和希望发生的局面,但(这场战斗)结果不是由投资人的幸福来决定的。”他认为,激烈的竞争之下,被“清出场”只会是那些客户体验差、管理不精细、不可持续性的厂商, 这个市场终究是以“精细化运营、综合研发、微创新能力”来决定最后的谁胜谁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