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有用性、易用性与美观性。有用性是用户体验的根基,美观性属于锦上添花,易用性则与用户对产品的“操作体验”直接相关。 在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用户体验”。新司机喜欢将用户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有用性、易用性以及美观性,它们分别对应着产品的核心功能、流程交互以及视觉表现。 用接地气的话讲,就是让用户觉得产品有用,并且用得爽,同时看着舒服。 分析任何产品的用户体验,基本都可以通过这三个层面来考察。对于绝大多数产品,三个层面的重要程度依次是:有用性>易用性>美观性。 目前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基于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的。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基于GUI的用户体验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法论与规范。观察我们平时常用的产品就会发现:好用的产品大体相似,不好用的大概已经挂了。 (好用的产品大体相似) 脱离产品形态谈用户体验是耍流氓 对于一个打网络电话的App,影响用户体验最核心的点是什么? 答案是通话质量。我们打电话时,最关注的就是通话是否清晰、是否流畅。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有用性:通话质量上不去,拨号界面再美观、交互再人性化也然并卵。 (Do you REALLY care?) 同样是提升用户体验,落实到具体的产品策划上的时候,必定与产品本身的形态强相关。脱离了产品形态去讨论用户体验,基本等于是在耍流氓。 人工智能与CUI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I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软件产品中。它可以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层面:技术支撑与人机交互。 所谓技术支撑,是指产品在实现一些功能时需要借助AI技术。几乎所有AI在产品中的应用都包含了这个层面,而人机交互则不然。 人机交互的方式从之前的键盘鼠标,到现在的触摸,再到未来可能流行的语音对话,虽然不断变化,但始终无法脱离人类向外界发送指令最本能的方式:用嘴说、用手做。 键盘鼠标与触摸就是“用手做”的代表,“用嘴说”则一直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让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崛起,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快速发展,这为对话这一交互模式的流行创造了可能。 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往往带来产品形态的转变,以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的产品除了必要的GUI外,更多是通过CUI(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指通过语音或文字进行对话)呈现在用户面前。这类产品的形态与目前的互联网产品已有较大差异,在用户体验的设计上也必须遵循一套新的原则与规范。 (产品形态的变化) 由于目前这样的产品形态太新,这些原则与规范并没有专门的UED团队给出方案,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些都需要智能时代的产品经理自己去慢慢摸索。 CUI不是有声版的GUI 目前的对话产品(或功能点)总体给人一种“然并卵”的感觉:很多场景下,我把需要的操作用语言表达出来,还不如直接通过图形界面点击。何况很大概率下机器并不能准确地明白我的意思。 (并没有觉得比原先的操作更方便) 这是因为,上面这些功能,只是原有交互模式的“有声版”。在这样的场景下使用对话进行交互,并没有质的体验提升,用户当然愿意选择原先更熟悉的操作方式。 下面暂时抛开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分析在产品层面怎样的设计,才会让用户觉得对话交互有真正的价值:至少在一部分场景下明显超越现有的交互方式。 对话产品的发展阶段 对话产品的发展按照智能程度,可以分为5个阶段:单轮问答、多轮会话、意图推理、个性化以及情感互动。 (1)单轮问答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