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千面,基金也是如此。一千家基金,便有一千种打法。打法上的差异,源于基金管理者的履历、理念、策略乃至资源上的千差万别。 健一会(ID:jianyihui2011)第12期人物专访,健一君请来创势资本合伙人焦伟,请他聊聊他的投资秘笈。
口述:焦 伟 采访:阮聿泓 高成长性意味着项目爆发力强,投这类项目代表投资人进取的一面;高技术门槛意味着项目存在一定技术壁垒或技术垄断,投这类项目代表投资人激进的一面;高营收意味着项目变现能力强,投这类项目代表投资人稳健的一面。 这三个维度很难交叉。一般来说,同时具备高技术门槛和高营收的项目很少,高技术门槛意味着别人很难进入,但也经常处于比较早期的研发阶段,烧钱烧得厉害,营收必然上不去。同时具有高成长性和高技术门槛的倒是有可能,比如技术较快实现商用,成长性就会比较好。 创势资本不追风口,但更看重赛道耕耘和投后服务。风口上的项目不但贵,滥竽充数的也很多。 创势资本的赛道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消费升级和文体娱乐等几块。 大数据可归入上述维度里的高技术门槛一类。这个赛道很多人不愿意投,不但估值虚高,而且变现比较难。 的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市场爆发远未到时点,但在某些细分领域已开始商业化应用,营收情况也很喜人。 第一个领域是语音识别,科大讯飞、出门问问等企业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个领域是无人驾驶。已经有不少车企对无人驾驶的一些边缘应用进行商用。 第三个领域是机器视觉。在安防领域,海康威视给交管局提供车辆识别系统,直播,给公安部门提供疑犯追踪系统。人脸识别也运用到了对于支付安全要求特别高的金融领域,招商银行在单笔超过20万元转账时会启动人脸识别。在社交传播领域,faceu、美图相机等产品里有些萌化应用的底层技术就是机器视觉。 第四个领域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消费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题材在二级市场已经被反复爆炒,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机器人领域的商用前景比较广阔。 第五个领域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国际上物联网做的比较大的都是单品,以智能硬件作为入口,抢占市场。智能硬件的发展眼下已经进入相对的低潮期,但它们所代表的入口背后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从2015年开始投大数据领域垂直项目。在诸多垂直项目中,普适性工具和具体产品形态涉猎较少,主要集中在行业垂直。 当然,我也错失过一些大数据项目。亚马逊有两个小伙子归国创业,做大数据的实时清洗和分析,这种可实现实时性的技术对于电商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关注这个项目的时间过晚,错过了最佳投资时机。 所以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确实变现难,但不是说不能变现。如果基金在早期不做配置,到了后期再介入,成本会比较高,这种打法不太符合我们的投资阶段与投资体量。 消费者崇尚体验,O2O市场教育功不可没 人工智能眼下很热,但我反而更看好消费升级和文化娱乐领域投资机会,因为经过O2O的市场教育,中产阶级消费意识开始觉醒。 2015年,大数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口。当时的风口是O2O,但我没投。虽然很多O2O模式创业项目后来都宣告失败,但人们在体验O2O项目后发现,在价格与服务质量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多花点钱,也不用牺牲服务质量。 从2017年年末到2018年年初,消费升级会迎来一个巨大的风口。 我投过一个叫飞屋环游的项目,j2直播,它就是一款典型的消费升级的产品。 投后服务跟不上,项目再好也不投 除了高技术门槛、高成长性和高营收三个维度之外,我还有一个投资策略:如果有某个项目,我无法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投后服务,即便再看好也不投。 所谓“投后管理”,在我看来,可以分为“管”和“理”两块。 我在“管”这方面定的原则是抓大放小,只抓趋势和大的指标,细节与策略性的方案交由项目方自行决断。 我比较重视“理”,也就是我们投资人所能提供的资源性的东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