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怎么说话、远离媒体视野的邹胜龙,一说话就卸任CEO了。 除了财报周期,迅雷创始人邹胜龙几乎常年隐身、潜水在行业。过去几年,采访过他的人屈指可数。 不过,这样的人一旦有消息,就是噶嘣脆。昨天,迅雷官方宣布,他将辞去公司联席CEO职位,专任董事长。公司联席CEO陈磊接替他专任集团CEO。 一些人好像突然想到了迅雷的业务,多年来规模未曾壮大,财务面一般,股价相当难看,从而认为,邹胜龙可能是被动“下课”。而陈磊出线,则是公司云计算业务高速增长。两相对比,只能调整了。 表面看去好像如此。但夸克君认为,应该将这次人事变动放在多个维度去观察,或许才能真正体会到它背后的价值。 一是业务与组织架构层面。 我并不认为陈磊出线是对邹胜龙的颠覆。迅雷众筹模式的云计算业务,增幅确实强劲,尤其是星域CDN在行业里获得了高度的口碑。它仿佛激活了整个迅雷多年的整体力量。 但要看到一个基本面:这不是凭空发展起来,而是有强大的历史基础那就是当初迅雷起步时的商业模式,P2SP与它隐含的商业服务,本质上就是连接与共享经济模式。你能从创立之初“中国最大的数字内容发行渠道(发布与行销)”目标上,体会到邹胜龙的超前。 迅雷的最大价值,如此这般:在一个基础设施远不够完善、民众信息消费成本高企的年代,它通过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模式,撮合了带宽与无数期望获得更高体验的民众诉求,让无数的民众享受到了较高的互联网体验,这也是一种相当前瞻的共享经济模式。 当年,迅雷概念热度丝毫不逊今日TMD在行业中的概念热度。它也是当年的炸子鸡。 当然它不是纯粹的技术方案商,也是一个内容通路,就是说天然地与业务场景匹配、融合。这种商业模式,经过15年发展,已经沉淀下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这部分才是今天迅雷云计算的核心基础。没有它,我还真难相信当初陈磊会加入迅雷。 要看到迅雷的业务变化,与诸多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变化一致。BAT的云计算服务都已经相当独立,它们日益对标亚马逊AWS。迅雷云虽然规模不大,但成长迅猛,更聚焦。 我的意思是,邹胜龙卸任CEO,是在为重新激活公司基础设施业务让路。这当然伴随着陈磊的出线。从业务上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人事调整。 在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邮件里,邹胜龙高度评价了陈磊过去两年多的业绩,并强调自己将站在更高维度为公司开拓。他提到了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我预感接下来迅雷还会有组织架构的调整。 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层面。 邹胜龙是迅雷最核心的创始人。15年来,长期担任董事长与CEO。在诸多互联网家群体里,他的年龄比BAT创始人、周鸿祎要小不少,但从创业周期看,他称得上第一代之后第二代之初的互联网企业家。当马云、古永锵、梁建章等人持续交棒之后,邹胜龙这一代也到了一个窗口期。 这背后有产业演进的驱动,也有一个上市公司治理的内在诉求。邹胜龙技术出身,还能把控前沿趋势,但他不可能再去陷于业务细节。他到了必须强化“务虚”的时刻,从而给陈磊以及更多年轻的迅雷管理层分权。 前段时间,我在群访逍遥子时,他谈到如何与马云匹配,尤其强调,阿里肯定会“做好今天”,机会已很多,也已布了“很大的局”,但核心是,”你要站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远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看互联网发生什么变化,通常的企业其实很难,如果董事长兼CEO是一个人的话,在这里面其实很难做到置身事中又跳出圈外,很难做到这样”。 而在一个全新战略机遇期,邹胜龙确实需要站在高处充当公司的清道夫。如此,我们认为,他与陈磊等新一代迅雷管理层将会更互补、匹配,从而会进一步提升迅雷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透明度以及公众、投资人的信心。 老实说,这对邹胜龙个人应该也是一次挑战。常常隐身媒体视野之外,开奖,导致外界对迅雷与他个人确实持续累积着较多认知的误解。 而这次卸任CEO的邮件信息,确实隐含着紧迫的信号。 三是迅雷需要面对资本市场讲述更明晰的故事,提升市值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