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黄太吉、雕爷牛腩、西少爷等不算太成功的案例在前,但线下餐饮行业在资本市场依然是一个抢手投资领域。今年以来,一点点奶茶和喜茶为代表的线下奶茶店以线下动辄数小时的排队成为现象级企业,喜茶也在去年拿到了IDG和何伯权共计1亿人民币的投资,开始走出珠三角,北上至北京,目前北京两家门店已经开始营业,全国直营门店共计50多家。 相较于黄太吉用油条代替传统煎饼的薄脆,雕爷牛腩在“提高中国人味蕾”方面的诸多尝试,喜茶在产品研发方面要相对薄弱一些,在其官网上将主打的原创的芝士茗茶系列描述为:将咸芝士奶盖与天然茶香融合的“奇思妙想”。 自喜茶火爆至今,假冒喜茶不断涌现,官方通道也一直在强调喜茶只做自营,以免不法加盟商以喜茶名号欺骗各级代理,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喜茶在产品层面并未树立绝对的竞争壁垒。 如前文所言,黄太吉、雕爷牛腩以及西少爷等前辈在产品和营销方面均做足了文章,黄太吉的老板娘豪车送餐,雕爷的明星朋友大V助阵都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相比之下,喜茶在舆论间尚处于“7小时排队”的标签中。 前辈们留下那些坑 黄太吉以营销爆得大名之后,创始人赫畅便开始放料要做中国的“肯德基”,直接挑战全球最成熟的快餐企业,经过快速扩张期后在2016年9月开始进入关店潮,根据相关媒体报导,2016年9月在北京地区,换台机门店由44家将至20家。 而在2016年初开始进行的工厂店在半年之后便迎来了低谷,2016年9月,10个产能中心(即外卖工厂店)已经关闭了5个。 在用足了社交平台、营销以及概念话题之后,黄太吉距离肯德基越来越远,此后为考虑现金流也开始引入代理商模式,开始降低姿态将市场开拓到二三线城市,这当然非当年以奔驰配送为噱头,强调高客单价的黄太吉初心。 比黄太吉晚一年的雕爷牛腩亦遇到同等问题,以500万元向周星驰电影《食神》原型戴龙购买秘方,现场从装修到服务无不体现创始人孟醒对“轻奢”的极限追求。 2015年,直播,雕爷牛腩在争议中快速发展,以在北京知名购物中心开设门店为主,为强调产品的卓越不群,也为驳斥彼时越来越多关于雕爷牛腩不好吃的言论,创始人孟醒甚至公开表示:你的味蕾还没开 雕爷牛腩不是给屌丝吃的。 其后雕爷牛腩在解决中国人味蕾的认知方面并未有太大作为,2016年coo穆剑离职,爱琴海店倒闭,创始人将业务重心越来越向河狸家倾斜,雕爷牛腩在营销方面也未有太大作为。 雕爷牛腩和黄太吉在运营方面共同性比较明显,既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也善于打造格调,吸引已成消费主体的年轻一代,在产品方面虽然存在争议但亦有贡献。 此外,双方为表明自己与传统餐饮的不同,均强调自己的互联网属性,这两家企业新闻也频频出现在互联网版块中。 但双方在运营方面掉下的坑也极为明显,在铁哥看来可归结为资本催化下的忘乎所以。 当企业以营销和产品创新成为资本宠儿,其后便开始梳理远大理想,一个要建立中国的轻奢餐饮品牌,并直接将“屌丝”排斥在外,一个直接挑战巨头肯德基。 雕爷牛腩将门店装修到极致进行门店扩张,从各个细节无不体现出创始人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与此同时也将成本转嫁至就餐成本中,讨论雕爷牛腩值不值成为一时间的网络热点,被雕爷排斥在外的“屌丝消费者”成为其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低分的主要贡献者,这也意味着,随着排斥屌丝但后者依然为雕爷牛腩贡献着现金流,当雕爷牛腩精心打造的好奇心被一个个低评分戳破时,雕爷牛腩也就失去了向上的空间。 coo穆剑离职时,有媒体曾爆料其与创始人孟醒在理念上的分歧,也是职业厨师与企业家在观点上的不同。 黄太吉亦是如此,拿到投资之后广开店,但始终未能处理好产品研发、价格以及扩张三者的关系,使得扩张期后迅速迎来低潮。 在黄太吉和雕爷牛腩的发展历程中,资本几乎是作为双刃剑的角色出现,既贡献弹药又将企业越来越推离正常发展轨道,导致瓶颈过早出现。 喜茶们能绕开前辈们的坑吗? 2012年的喜茶在拿到IDG和何伯权的投资之后,也进入了快速的扩张阶段,目前看来,其与前辈们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相同点均强调扩张的快速,不同点则是坚持自营并以线下为主,创始人聂云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点满足线下用户体验,暂不将外卖作为重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