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航智能CEO陈禹行师从郭孔辉院士,后在伯克利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Hedrick学习两年。陈禹行告诉36氪,因为他们开发的算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优化,所以对传感器精度,控制器运算能力,执行器稳定性要求都较低,从而可以用"不足1000美金"的低成本方案实现特斯拉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目前样车也已完成十几万公里测试。 在第一次见黄明明时,陈禹行就很坦率地说:“黄总,我觉得用深度学习来完成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功能目前还不成熟,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专家系统为主,辅以部分深度学习来完成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这样可以解决自动驾驶车辆控制安全性问题。” 当时黄明明心里直打鼓:“这样做,到底行不行?”于是,就给他们出了一道小考题:几个人一起把车从长春开到沈阳再返回。 在当时的时间点上,很多的自动驾驶团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易航智能表现出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十分突出。在黄明明看来,与很多只懂算法不懂车辆控制的团队不同,“易航能提供的是一个真正落地到真实场景,是离产业足够近的解决方案。” 对待大数据和AI领域,黄明明的原则是:离产业更近,离钱更近。因为技术类创业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设想出来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做一堆东西,但市场并不买单。 很快,明势就做出决定,与车和家一起投资易航智能。不到六个月,经纬中国也加入了下一轮的投资。后来,明势顺着自动驾驶开始看雷达、锂电池、仪器仪表、车联网芯片等一系列产业链。 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底层架构、数据采集处理还是应用层,明势都有自己的布局。因为整个行业还处于早期,除了提早布局外,他们还会锁定业界的关键人物,设立自己的人才库,并定期沟通和拜访。这样,“一旦有意思的项目出来,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像港科大的李泽湘教授、中科院的山世光教授,以及美国的卡耐基梅隆、MIT的大牛们,都是黄明明经常交流的对象。车和家的李想也曾说过,黄明明是他众多VC朋友中唯一一个真正会固定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找他聊天的人。 不做“局外人” 李群自动化创始人俞春华觉得黄明明是亲和力十足的投资人,完全没有投资大佬的习气:“比如有很深的城府,沟通要小心翼翼”。“他是那种你很容易接近,又可以聊得开的投资人”。投资科技类企业多了,黄明明会去总结科技类创业者的特点:扎实,低调。 像德速,黄明明说“尽管这家公司都快准备上市了,但创始人彭子平还是每天穿着带着公司Logo的工作服,生活在车间里面。每天和工人一样,七点起床,半夜收工。每天最幸福的事,是吃一碗汤包去干活。” 有的CEO则低调到让人想踹他屁股:拿到巨额融资,却连个新闻稿都不愿意发。 另一面,做过创业者的黄明明又会理解他们,对于那种不太珍惜自己时间,过于蹭曝光率的创业者也会避而远之。他觉得好的科技类创业者相互之间终究能闻出味来。有时候他去深圳,武汉等地看项目,有人一看是北京来的VC,都会不太信任,会说“我觉得你们应该更喜欢风口,概念的东西吧”,但如果真正坐下聊一聊,他们会相信你是认真的。 作为投资人,黄明明从不掩饰自己的焦虑。“VC投资人本来就是一群每天都在为自己的贪婪或恐惧买单的人”。“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所以每一天收到的坏消息占到80%是常态。” 作为早期投资人,他更担心的是,“在一个变革的大时代里自己没有投中推动变革的节点性的公司,成为局外人。” 黄明明和古玩收藏家马未都有过一次交流。马未都说,“几十年前,一件国宝级的东西随时可能被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拿走,今天不可能了,轮不上你捡漏。不踩着雷就是好的了。”黄明明觉得进入VC 2.0时代后的风投市场和收藏界很相似。“创投市场的信息渠道已经非常透明,对于新基金来说,不太可能有捡漏的机会了”。这样情形下,马未都的建议是“对东西作判断不要过于自信,尤其在掌握了一点技术时,否则肯定栽在这上面。”黄明明对投资的建议则是:“把早期投资当手艺活儿。这意味着无法速成,也无法批量复制,需要经年累月的训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