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一直视人工智能如洪水猛兽,甚至宣称,“研究人工智能,就是召唤魔鬼”。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则在年初提出,我们应该对机器人征税。 全球商界领军者有如此言论,似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已近在眼前,人类的整个生态系统很快将有一场颠覆。 在中国,应用机器人的研发也在加速。比如,今年618期间,一则京东无人车在校园里派送快递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为使用激光雷达技术的智山机器人则把自己定位在制造业工厂的运输工具上:同样拥有自动定位、自动避障、自动巡航功能,不过智山机器人的载重则远远超过京东无人车,可负荷300~500kg。 “相比较校园快递而言,工厂里的货物运输,货物更重、运输更频繁、更劳动密集型,因而更刚需和高频。”智山机器人CEO崔杰介绍道。 2015年公司成立,崔杰就开始研究搬运机器人,去年年初,公司拿到了200万的种子轮融资。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 ◆◆◆ 亚马逊Kiva的启示 2014年,从华为离职之后,崔杰去了外企,一边打工,一边琢磨着创业。彼时的崔杰完全没有今天的踌躇满志: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华为的内部创业项目因故夭折,自己愤而离开;另一方面是一直想创业却苦于没有找到方向,闷闷不乐。 偶然的一次机会,北理工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崔杰看到了亚马逊Kiva的介绍:这些机器人主要分布在仓库中,可以快速在各个货架间移动,将系统订单上的货物所在的货架直接搬运到工作人员身边。 崔杰突然意识到,工业化领域的刘易斯拐点要来了。“人工越来越贵,机器早晚要代替人力做一些机械性的重复工作。”崔杰解释道。 经过半年多的考察,在深入研究了世界数十个机器人公司之后,崔杰选定了搬运机器人方向。 ▲ 智山机器人CEO崔杰 与亚马逊Kiva的“货到人”模式相比,崔杰的智山机器人更多的是点到点、货到货:包括生产线与生产线、生产线与仓储、生产线与检验科室等。通过机器人自动升降、滚筒、激光对管等技术,可以实现自动从一个生产线取货,运送到另一个生产线并输送,从而实现了生产线与生产线之间的无人对接。这就能进一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一开始,崔杰从自己更熟悉的校园入口,尝试与高校开展合作研究,为高校提供底盘移动解决方案。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尽管也与包括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但崔杰觉得终究高校的研究市场有限,难以做大。 最终,崔杰把市场落脚点定在了劳动密集型的工厂上。“很多制造业工厂依然是劳动密集型,其一是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其二是,atv,年轻劳动力流动性差、管理难、不愿意做重复性工作。因而不少工厂都存在着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需求。” 目前,智山机器人已经与包括3C生产企业、食品企业、日化企业等数十家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就包括世界第六大食品企业通用磨坊。 ◆◆◆ 用机器人实现柔性生产 随着工业4.0概念的热炒,柔性生产也逐渐被大家认知。所谓柔性生产,指的是:传统制造业将从原本的大规模、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更加强调小批量、定制化、灵活性的柔性制造产能。 这种柔性化生产就要求传统制造业更灵活快速的转换工作流程、部署及操作成本低廉、高效可靠的运行等。 比如富士康既生产小米手机,又生产华为、OPPO手机,atv,因此每个月生产线都需要变一次,重新拼装组合。比如三星的生产设备,都是带轱辘的,可以移动,这样才能实现快速拼接生产线以生产新的产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