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18前后,都是中国电商大促,销售数字好看,股价大涨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阿里,京东的股价都出现异动,突然跳涨。 有做多的,就有做空的。近日,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毕盛资产管理公司(APS)近日发布名为《京东600亿美元的市值——这是一个郁金香故事吗?》的投资分析报告。文中详细分析了京东的经营模式,盈利情况,提出的观点是京东不可能成为亚马逊,它的股价被高估了,而且把京东股价比喻成了当年荷兰郁金香泡沫。 这篇分析有理有据,很快,京东的股价就做了调整,而国内的财经媒体也纷纷转发。 老外看中国企业往往是雾里看花,但是这篇报告却分析的有理有据,京东真像APS说的一样是一个郁金香故事吗?为何APS会盯上京东?我们用国人的角度分析一下。 一、资本市场和宣传引发的质疑 京东被APS盯上的时间并不久,按照APS的说法,应该是京东近期一系列大动作之后资本市场的异动引发了APS的关注。 2017年2月末,中国的媒体报道了从京东金融文件“泄露”出来的数字。其中的关键点包括京东金融有1.1万亿人民币的GMV。前京东金融雇员以及行业专家告诉APS,互联网金融的GMV是没有价值的,原因如下:这个数字没有经过审计;电子转账被包含在内。 APS在报告中指出,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atv,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公然夸大这个数字。 “这显然是说不通的,难道不是吗?” 数据光鲜的背后,资本市场却出现了异动。 高瓴资本抛售了4400万股京东股票,套现大约18亿美元。而有消息显示,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与刘强东的关系不错,而这些动作正是在京东前CEO沈皓瑜加盟高瓴资本后发生的,这让人更加疑惑。 于是这引发了APS的兴趣。而在对京东初步调查之后,APS发现京东宣传的利好新闻本身就有问题。 比如,京东披露的核心业务3C和家电总成交量和中国政府披露的数据不符合。2016年8月,中国工信部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2016年上半年3C和家电在线GMV为1849亿人民币,京东所占市场份额为59.9%。根据京东的资料,其3C和家电GMV(不包括拍拍)为人民币1506亿人民币,占81%的市场份额。“显然,两者不可能都对。” 京东金融宣传GMV高,但是APS认为这个东西包括转账,没有意义,只是用来拉高估值,而且数据显然不客观。 APS开始怀疑京东数据的真实性和诚信。 京东表示,将在未来5年开100万家便利店,APS算了一下这样京东每天都签548份加盟协议,并且在5年内,每周7天都要保持这个数量。而711在经营了50年之后,在全球15个国家也仅仅开出了6万家店。京东给的数字水分太大,(这里要说一句,预想和落地是两码事,京东以前也说20000家家电专卖店,实际到期只开了千家左右。) 在国内,我们很清楚宣传和落地的区别,但是西方投资者对诚信问题是很敏感的。京东宣传的夸张引发APS更大的兴趣,于是深度调查来了,调查设计方方面面,结论有理有据,京东这次就有麻烦了。 二、京东为何不被看好? APS不看好京东,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实京东盈利模式的问题,国内早就有分析,只是这次是海外机构来做,报告能直接影响京东股价,影响比较大罢了。 京东主要的问题核心业务盈利前景不被看好。京东有76%的收入仍然来自3C、家电产品。这也是京东的起家业务。 但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3C、家电产品的利润率一直很低。京东现在的低毛利率很难改善。虽然京东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但是由于天猫,京东,苏宁的存在,京东还是无法垄断。有规模难垄断,就不能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所以京东的核心业务庞大但是不赚钱。 在核心业务之外,atv直播,京东的快消等产品属于后发,APS认为京东在快消等产品上干不过淘宝天猫。而且京东自营物流本来是给3C这种高单价物品设计的,仓库平均面积不大。员工自己发工资,会有各种人力资源的负担。如果要扩展快消业务,每一单价格低,物流要遍及三四线城市,物流成本会很高。所以京东的快消,京东物流的盈利也不被看好。 京东金融目前业务还高度依赖京东电商,未能和蚂蚁金服一样成为盈利来源。公布的GMV很高,但是APS认为这个GMV没有意义,不赚钱就不能给了京东的财报助力。 京东的第三方服务是赚钱的,这个业务APS也承认,但是APS认为,比第三方业务,京东会遇到阿里的强大竞争,所以规模上不去,老外对其前景也不看好。(当然老外还不知道,第三方业务对京东还有商誉的负能量,否则还会多写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