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乔杨拒绝了,因为他那时刚开启了一段创业征程,做消费信贷。 结果,转了一大圈,京东金融发现,还得回头找乔杨。 因为他们要找的这个人,既要有海外风控建模经验、又要懂中国业务,同时还要有创业经验。乔杨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发现银行(Discover)都曾任职,还正在创业。 为了打动乔杨,京东金融来了番车轮战,其HR负责人甚至专程飞到上海,与乔杨及家人单独聊了一次。 2016年10月,乔杨正式出任ZRobot的CEO,带领7人团队开始了开拓中国数据技术疆土的征程。ZRobot是一家大数据技术公司,根据高维度的变量,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各类金融及非金机构提供信用评分模型、反欺诈系统、资产定价、精准营销等服务,银行、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等都是其客户。 ▲ ZRobot CEO乔杨 ZRobot由京东金融和美国公司ZestFinance联合创办。ZestFinance由谷歌前CIO道格拉斯·梅瑞尔创办,是一家将机器学习应用在信贷领域的大数据公司,曾拿到创办了贝宝(PayPal)的“硅谷教父”彼得·蒂尔(Peter Thiel)领投的2000万美元融资。 ◆◆◆ 为什么京东金融找上ZestFinance? 在美国,大名鼎鼎的FICO评分系统通过强相关的金融变量建立信贷模型,已经能够覆盖85%的人群,而ZestFinance瞄准的则是剩下15%征信覆盖不到的人群。ZestFinance通过弱相关的变量模型成为FICO的极大补充,使缺少征信记录的人也能够得到透明公正的金融服务。 然而,ZestFinance的问题在于,尽管跟FICO几百维的变量相比ZestFinance已经可以在互联网、第三方近7万维的弱相关变量上建模,但是15%的比例让其在美国本土最多只有5000万的潜在用户,天花板显而易见。 大洋的另一端,京东金融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创新模型组,邀请ZestFinance模型团队和内部团队进行了深度沟通,京东金融想知道,美国的这套技术能否在国内落地? 结果证明,在数据相同的情况下,ZestFinance搭建出的模型在反欺诈、授信、精准营销领域的效果非常明显。2015年6月,京东金融宣布了对ZestFinance的投资。 注资只是第一步,按照京东金融的设想,用ZestFinance的技术加上中国海量高维的互联网数据,可以最大程度释放国内的信贷市场。 在国内,个人征信体系覆盖率仅为28%,具有完备信贷记录的人群只有3亿,余下的11亿人中除去老人、小孩等,至少也有5亿的适贷人群。但是各家银行之间底层数据不共享,导致内部评分卡只适用某一家银行的特定客群,打出来的分数不具备通用性。 但是京东拥有超2亿活跃用户,能够最大化弥补数据不共享的痛点。 2016年11月,京东金融将金融场景积累的实战经验及数据结合ZestFinance先进的数据挖掘及模型技术,再加上数百万美金的天使轮投资,ZRobot正式成立,目前风险评估能够覆盖近6亿人群。 ◆◆◆ 是“数据技术”而不是“大数据” “ZRobot不是大数据公司,也不是征信公司,而是一家数据技术公司。”乔杨说。在他看来,要想在国内做数据技术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拥有优质丰富的数据源,数据要满足“大”、“厚”、“动”三个特点。大是指数据要有沉淀,量大;厚是指数据维度要足够高,“比如京东有客户浏览商品、下单、理财、信用支付等多维度的数据。”动是指数据要具备及时性,实时更新。 第二,要有能够处理海量高维数据的团队,技术要过硬。 第三,要具备深入的业务场景经验和数据解读能力。 乔杨认为技术本身并不是壁垒,任何算法和模型,如果脱离了场景就失去了意义。ZRobot是业内第一家提出“Network Learning”即“漫网”技术概念的公司。将机器学习与复杂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多维人际关系网络构建与用户个体画像的融合,落地应用于信用评估,关系授信,黑名单拓展,精准营销等丰富的场景。 ▲ ZRobot北京团队 而国内众多大数据公司的痛点在于:没有数据生产能力,爬虫技术成为数据主要获取手段。使用爬虫的场景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得覆盖度偏向高风险人群,同时业内缺乏数据挖掘能力、解读能力的专业团队,数据处理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诸多所谓大数据公司只能做底层数据的浅加工和输出。如此一来,不仅产品质量不能保证,还会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往往陷入价格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