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批评联想,跟批评百度一样,在国内的互联网语境里是一种政治正确。但过往的文章大部分都大同小异,趋于平庸,且简称讨论,渐成套路。某位虎嗅君说:“在大家都从同一个角度吐槽一家公司时,其实你可以不用说同样的话了”。 本文则从一个很少被关注的角度来联想目前遭遇的转型困境进行了分析,顺便也对过往批评联想的文章进行了点评。算是近期看到的关于联想的、骨骼清奇的一篇文章了。 作者是陈惠湘,1989年进入联想集团公关部,1991年,陈惠湘离开联想出去创业,1995年重新回到联想,担任集团办副总兼公共关系部总经理。1996年,写出名噪一时的 《联想为什么》。2015年,出任贝因美集团副董事长,后辞职回归文学。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奇社1984”(ID:chuanqisheclub),原标题为《联想兴衰看文化》。 近两年,每过三、五月,对联想集团的批评文章便会网上热传。大体路数与内容,基本成了套路:业绩下滑、转型挫折、人事变动,凡遇此类事情,便有各种说道,且多数要拉扯上华为,以华为之崛起映衬联想之衰落。 出身原因,这些文章我是必看的。稍加思考,这样的现象很正常: 一是商业社会的进步与成熟,必定伴随有商业评论、企业研究的繁荣; 二是作为一家知名企业,而且一度还是中国的旗帜企业,社会关注,人们要说,这都无可非议。明星就是被人家看的,被人家说的。人家愿意说你就说明还有期待,j2直播,还有拳拳之心,还是你的粉丝团。最多是爱之深责之切,企业当闻过则喜要心怀感激的。 当然,也会有少数人居心叵测。譬如说,当年有人绞尽脑汁骂鲁迅,为什么?骂鲁迅他能出名。还有郎咸平,郎咸平在中国大陆出名,基本上就是一套财务模型加上狗仔队一般跟中国的知名企业过不去。而且,看来还是尝到了甜头,至少挣了不少钱。企业对于此类人一是提高警惕,二是不予理会,三是该痛击则痛击。因为,这些都不属于正常的商业评论之列。 去年以来,有三篇批评或者叫担心联想的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一篇是迟宇宙的,联想集团已作官方反应,不赘言。 第二篇是方兴东的,此篇文章通篇贬柳(传志)挺杨(元庆)、倪(光南)。看似仗义执言抱打不平的侠客形象,实则主观臆测、搬弄是非唯恐企业不乱。 方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说,30多年来,联想转型的好机会是有的。当年倪光南院士主导研发时候,如果及时转型通信设备行业;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转型;或者2010年联想乐Phone出场之后,能够坚定而战略得当,今天联想的局面就可能大不一样。三次重大转型机会。两次错失,一次延误。前两次应该说完全是柳传志的失误,第三次柳与杨各打五十大板。说实话,联想下坡路的根本原因,还是柳传志压根缺乏真正教父级的产业战略思想。今天杨元庆起码守住了联想插旗杆的山头,虽然今天这个山头已经风光不再,否则今天的联想就更惨不忍睹了。柳传志没有最终废掉杨元庆,可能是他这辈子做出的最英明决策。尽管屡屡让他很是不爽。但是,能否维系其一世英名,未来还看杨元庆。杨元庆真玩砸了,老柳的神话就只剩下一地鸡毛,再也没有任何制高点了。” 我不知道方兴东与联想结了什么梁子,通篇文章的话外音,凡智商正常者是能够品出味道的。柳传志在方兴东眼里或许仅仅是一个权谋家。这就过分了。 方兴东早年著书立说批微软,因为迎合了一种反霸权的心理,所以出名。我的《联想为什么》出版之后,他也专门撰文批判过的。一是认为全书只字没提倪光南,违背写史的客观原则。二是全书近二十万字,与联想内容直接相关的文字只有两万多。 我一直未与理会。为什么呢?我根本只是写一个案例的思考和分析,不是写史。南辕北辙鸡同鸭讲的事情,也是不必当真。 方兴东最新这篇文章出来之前,曾私信约我聊聊(我们从未谋面)。因我近年不喜应酬,拒绝了。他的文章出来之后,我还真是庆幸没见。谁知道见了会是什么套路呢? 方兴东的文章,我个人看法只有两点: 一是2000年之前的联想集团,柳传志在企业内部的折腾恰恰是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卓越创新,否则不会有中国旗帜性的联想。而且,这之前的联想实践,对中国企业具有普世价值。同样,atv,在此之前,带队伍方面,联想的老兵晚掉队、老兵不挡路、新人扛大梁的人才工厂,在当时中国,无人能出其右。2000年之后,柳传志在公司体制改革、治理结构的攻坚,于中国企业亦是楷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