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耐克可能不知道这张原始照片中,C罗穿的是阿迪吗?或者他们就不能换张照片?耐克之所以这样“装傻充愣”,目的就是为了营造这种戏剧化冲突。 耐克官微:我发了一张海报。 多事网友:你的海报里明明是阿迪的衣服! 其他网友:大家快来看!耐克好傻逼,居然帮阿迪打了场广告哈哈! 有冲突才有故事!一时间,网民们吐槽的吐槽,开奖,喷饭的喷饭,抖机灵的抖机灵,各路营销和公关人士也都进行各种分析和评论(当然也包括我):
其中更是不乏粉丝上百万的大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号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提及“耐克”,所以,他们更有可能仅仅是冲着内容的话题性来的,而不是收了耐克的广告费:
数据来源:FooAds 这就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精髓。不要什么话都自己一个人说完,而是要让别人也有一定的谈资,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与互动,一起为你的品牌唱赞歌。 就像那些最受欢迎的老师一样,atv,他们在讲课的时候,也总是会给教室里的学生留下“接嘴”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整个课堂的积极性。 不得不说,耐克的确腹黑...
可能有人觉得我的话题扯得有点远,本来我们是在讨论“品牌方应该给社交货币生产者一定的代言费”的,貌似跟耐克这件事没什么关系... 这里之所以我要拿耐克的案例说事,就是为了再次证明“让广大用户为品牌生产社交货币”的价值。 的确,现在很多企业都给自己开了双微号,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它们的做法还是老一套,还是在单方面给人们灌输信息,而不会在意别人说了什么,更很少与他人进行互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相应的阶段,对营销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内部管理和渠道资源等层面。 一般来说,企业可分为四种阶段:生产型企业,产品型企业,销售型企业和营销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只要能保证足够的生产力,就能活下去。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或新兴领域内非常有效,只要有,就能卖。 产品型企业:当有较多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时,谁家的产品更好,谁就能活下去。 销售型企业:当大家生产的产品都比较好的时候,谁能抢先把产品卖出去,谁就能活下去。 营销型企业:当资源流动速度加快,顾客同时面临多种差不多好,也都能很方便购买到的产品时,谁能创造并留住顾客,谁就能活下去。 现在,只有少数企业成功跨越到了第四个阶段,比如可口可乐,耐克,杜蕾斯,卫龙,奔驰和宝马等。 它们大多处于非常成熟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市场已基本沉淀,产品进行大突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发现新销售渠道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红利也逐渐消失,同质化竞争相当激烈。 因此,它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原有的市场,不断与用户进行互动,强化双方的关系。相比于其他企业,它们会更加注重用户说了什么,而不仅仅是用户听到了什么。 而在可预见的将来,除非是垄断型企业(比如中石油),否则任何一家不与用户建立双向沟通的企业,势必会被淘汰。 娃哈哈就是很好的例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