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的天津飞鸽自行车厂,一间充满胶皮味的车间内,数百名身着明黄色制服的工人们在流水线熟练地组装着一辆辆小黄车:车把、车轮、车架……每个人各司其职,只消15秒钟,一辆崭新的ofo单车便可下线。最后一道工序的工人麻利地用硬纸板包好自行车,套上塑料罩,封口。很快,这些车将出现在周边城市的地铁公交站、小区、写字楼前,投入运营。 为满足ofo每年500万辆的订单,飞鸽共开放出20条ofo单车生产专线,每条生产线上都有70名工人参与组装。500万辆,占到飞鸽年产能的1/3。 天津富士达、凤凰和700bike等也成为了ofo的合作伙伴。富士达与凤凰累计为ofo提供1600万辆的年产能。 而摩拜选择与富士康合作,后者为摩拜开辟专门的单车生产线,年产能可达560万辆,这使得摩拜的年总产能翻番,接近1000万辆。 “这个市场太大了,中国十几亿人口,光存量车就有4亿辆,就是我每天投放10万辆也要10年才达到这个规模。”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ofo和摩拜近期分别宣布完成了D轮融资。有媒体统计,在70天内两家完成了8次融资。快速吸金数亿元,双方上半场都拼在了扩充市场上。 市场扩张和竞争速度并没有暂停,与各家自行车制造商签订合约,就是生产与投放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上半场:砸钱砸出市场份额 今年3月吴晓波频道举行了一次用户投票,面对“如果上街骑共享单车,决定你选择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2.7万人把票投给了“这辆单车随手可及”这一选项,占到总人数的47%。 据交通部统计,目前全国运营共享单车的企业多达30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000万辆。拼产能,让用户能看到,是占据市场最基本的策略。 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ofo以每周一城的平均速度布局,在二三线城市开发新蓝海,并开始向四线城市扩张。5月其宣布城市覆盖数量达到100个,500万辆自行车。而摩拜方面也不甘示弱,5月份数据为在80个城市展开运营,投放450万辆单车。 上百万的投放量,单车成本不是小数目。曾有人透露,第一代摩拜单车成本高达6000元,而摩拜Lite的价格也达千元。而ofo方面,飞鸽自行车厂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代工的单车市场价格在600元到700元之间。 假设摩拜单车平均成本降低至1000元,按着现有融资金额3.55亿美元估算,能生产235万辆左右单车。而ofo最近D轮融资就获得了4.5亿美元,按着和摩拜同样资金投入估算,产能相对会大很多。即使按着市场价每辆600元计算,其可生产390万辆单车。 而ofo与传统自行车厂商合作,造价会更低。以每辆车成本300元计算的话,其可生产的单车总量约为780万辆。 摩拜单车的高造价势必会掣肘其单车投放总量,并延长其整体盈利周期。 不过,ofo最初单车缺乏定位功能,给ofo后续发展带来了影响。戴威曾认为,降低运营成本是ofo最核心的商业基础。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车辆密度够高,单车变得随手可及,那么带GPS定位功能的智能锁则并不必需。 但3月底,上海出台了《共享单车产品标准》明确:共享自行车必须具备卫星定位(GPS)和互联网运行功能,使运营商可以观察共享自行车运行情况、提高服务质量。4月北京市发布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也对单车GPS定位提出了要求。 尽管ofo早期造车成本低,但事后不得不再次投入更多资金去弥补这块短板。 今年4月,ofo与北斗导航系统达成了战略合作,宣布将在京津冀地区配备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智能锁”,使车辆定位更精准。 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智能锁是一辆车最核心的部件,造价要500元左右。”按着ofo每年500万辆的年产目标,单智能锁部分成本投入就高达25亿元。 低成本造车带来的高损耗率,也曾经让ofo大大增加了运维成本。此前腾讯企鹅智酷发布的共享单车数据报告显示,“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达到39.3%。” 堆积如山的受损ofo单车被媒体称为“小黄车坟墓”。界面新闻曾在北京多地看到小黄车维修点,车辆伤情“五花八门”:被涂花的二维码、被拆锁、卸掉座椅、踏板损坏、车胎漏气。某个维修点的维修师傅说:“每人一天最多能修四五十辆,一天能修好四五百辆,但送来的远不止这些,修不完。” 而包含维修在内的整体运营成本,成了继造车之后共享单车企业线下必须承受之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