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管是马云惯用的“30 年技术应用”论调还是刘强东“12 年技术改造”的壮志,最终可总结为:互联网经济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革,技术是根本推动力、技术是接下来唯一的持续推动力,同时,不论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技术的鸿沟都必须要逾越。 技术是个很现实的东西:你不进,则退 通过技术的进步,企业才有可能有保持在战略方面的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趋势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做不到,那就在于你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马化腾 那十年,微软的失落 微软曾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其统治着整个科技产业。但自 2000 年以来,苹果、谷歌和 Facebook 的崛起,微软在每个新涉足的领域,如电子书、音乐、搜索、社交网络等,均以失败收场。尽管大家将矛头指向比尔·盖茨的接班人鲍尔默(Steve Ballmer),但依然无法重新再为微软加冕。 直到 2014 年,Satya Nadella 继任 CEO 一职后,微软开始以一种新的“巨人”形象展现。一方面,Satya Nadella 加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使 Azure 迅速成为 Amazon 网络服务的主要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公开与竞争厂商合作,包括在 Microsoft Azure 云上兼容对手 Linux 操作系统,在苹果 iPad 上发布微软 Office 软件,在 iPhone 和安卓上发布软件 Outlook。Nadella 的处事核心就是合作,以确保微软的软件、服务和技术让每一个消费者触手可及,即使不是通过微软自己的硬件。 另外,今年 1 月,微软也在十六之后再次宣布设立“首席技术官(CTO)”一职,并提拔 LinkedIn 团队 44 岁的高级工程副总裁 Kevin Scott 任此职位。也就是说,未来,掌握着高质量、多维度用户行为数据的 LinkedIn 将成为通往微软一切服务的入口。 Nadella 领导下的微软成功为全球企业提供和出售着一种新的视野:科技是一场革命,成王败寇,或许都在技术。因此在商业模式不断进化的背景下,技术很重要,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未来十二年,京东的效率比拼之术 nfoQ 曾与京东 CTO 张晨进行过一场关于“技术价值”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张晨给我们讲述了京东是如何思考“技术”和“效率”间的本质关联。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京东是凭借一个简单的网站和众多的仓库崛起的电商平台,关于其背后的技术支撑,多数局外人并不了解。在《京东技术解密》一书扉页上,刘强东写出了京东这十余年所坚持的"倒三角"战略:建立出色的团队;打造财务、物流和技术三大核心系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用户带来体验。 从正式做电商的那天起一直到今年,京东已走过了十二年。用张晨的话说,这十年年中,京东的成功主要靠三个核心要素:体验、成本和效率。在未来的十二年,京东要想继续提升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技术。京东的检货员每天送货所走的总路程基本上都是几十公里,遇到双十一的时候,送货量暴增,路途也相当于跑了几个马拉松。随着强度的增加,就必须要借助智能物流、无人机、无人仓等手段加强货物的输出和配送能力,这其中不得不倚借 AI、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 此外,从早点的一张柜台到如今 9300 多亿 GMV,随着体量的快速增大,如果货物在仓库里面少停一天,j2直播,周转率提高一天,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差别。所以这时候算法需要越来越精准,对新技术的采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用户每天的时间都有限,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完成他想做的事情,这是精准服务,靠的是技术,而不是靠人。张晨认为:“创业公司有的时候不需要做一个特别完善的事情,技术能够满足业务现有发展就可以了,但随着对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对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就要换个心态,拥抱变化。” 可以说,京东在技术管理和研发上所走过的路能为很多传统企业进入电商领域埋下伏笔:“互联网商业的竞争,说到底比拼的是你的技术积累厚不厚”(霍泰稳)。 技术积累靠的不仅是时间,而是一种对技术坚持的动力。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一样,一旦停止不动,就一定会被其他对手所超过。没有人能说自己站在一定的位置上就可以休息。不进,则退,就是现实。 技术永远是张晨所最为信奉的一个词。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当走到一定阶段时,要再往前走就必须靠技术领先。所以张晨也表示,“中国的大公司都开始意识到技术领先、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因为早年就是生意模式,需要赶快把生意模式做起来,要往下一步走,就必须在创新技术上能够产生越来越多的创新力,而不光是纯粹从生意模式上做得比较谨慎,这也是很多公司会越来越重视技术的原因。” 技术是商业需求倒逼出来的,玩技术要先懂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