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女性主导了一般家庭约70%的消费,可以说,抓住了女性就抓住了消费。那么,当人人都在谈消费升级时,女性消费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投资人眼里,一个好的女性消费项目是什么样的?对于女性消费品创业者来说,需要避免哪些坑? 投资人看新消第五期,野草新消费(ID:yecaoxxf)对清流资本执行董事刘博进行了专访,带你了解女性消费更深层的逻辑。 口述 | 刘博 整理 | 秦予 女性消费市场的新变化 年轻女性消费市场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从需求端和供给端这两个角度来看。 需求端:清零原有品牌观,趋向选择性付费 首先从需求端来讲。对于女性消费者,消费升级是发生在海淘、代购、出境游等普及之后,它们的普及让人们见过、用过很多好东西,信息开始变得对称,选择也变多了。女性用户,尤其是年轻女性用户,呈现出“清零”原有品牌观、原有购物模式,并且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状态。 在这波的消费升级中,女性选择多样化的消费品,主要还是靠海淘和出国游的购物来弥补。但现在我们所希望的是,更多选择是依靠国内新消费品的出现来补足。 同时在需求端这块,我们有必要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消费特点。通常来讲,20多岁的女性趋向“选择性”付费,30多岁的女性趋向“服务”付费,而40多岁的女性则趋向的是“简单可依赖”付费。 为什么说20多岁的女性是“选择性”付费呢?她们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年轻女孩比较明显的一个消费特点是“烧sku”的消费方式,尝新欲强。比如每个女孩可以有6-7只口红,一周穿衣不重样,有很多款包去搭配不同的衣服。对于价格合适的新品,女孩子决策门槛其实不高,很愿意尝试新品牌、新商品。未来,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第二,年轻女孩消费的“仪式感”越来越强。比如说,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哪怕不出去见人也要涂bb霜、描个眉毛再出门,经常想着要在环境好的咖啡厅、甜品店里,点些高颜值甜品摆拍,她们会享受这种仪式感。 第三,年轻女孩的消费“在追求大同上开始寻求小异”。“大同”指的是流行元素在互联网上快速的传播扩散,对用户的影响很大。产品设计者在设计时,对受众的可预测度增加了。“小异”则是产品的调性和品牌附加值。这样的话,就造就了年轻女孩一方面希望自己在潮流里,而另一方面又在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刘博,清流资本执行董事,主要关注女性消费、泛文化娱乐及Fintech的早期投资项目,投资项目包括Blued、花点时间、衣二三、密扇、花卷、 anyshopstyle、怪兽充电等。) 供给端:迎合大同需求,深耕小异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现阶段的不少消费品公司和品牌,都在很自然地迎合年轻女性消费者的变化。为什么它们要迎合年轻女性?不仅仅是担心用户迭代,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年轻女性在社交、消费娱乐、媒体上贡献了大比例的活跃度,一旦有商品、品牌或者内容打上“年轻女性喜欢”的标签,那就会在网络上迅速火爆。 对于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商品活力和寿命度的加持,所以大家很愿意做年轻女性喜欢的东西。所以,与其说是品牌想要年轻化,不如说是品牌想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时代,占据好的虚拟营销位和货架。 针对对于年轻女性消费者的这个特点,供给端也发生了两种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奢侈品牌更多在迎合年轻女性的“大同”需求,奢侈品逐渐变得快时尚化:迎合大众、迎合流行、迎合年轻化。以往“奢侈品是少数人拥有”的认知正在被打破,各家奢侈品不断快速上新,经典款的江湖地位一再让位网红爆款。 另一方面则是淘宝的变化。淘宝在最初阶段,就是想满足年轻女性多样性的需求。但有意思的是,淘宝现在反而在深耕“小异”的需求,走“品牌化”的路线。 拿女性服装举例,淘宝女装店大概经历了这样的演化历程: 最开始是各种小店到动物园批发市场拿货,之后变成了从东大门拿货(野草新消费注:东大门是位于韩国首尔的繁华购物街,也是亚洲最大的批发市场之一),再之后变成抄欧美大牌款设计,出现了很多名叫“xxstudio ”的店,然后抄着抄着逐渐成为网红店,跑出了一些网红品牌,到现在逐渐发展成独立设计师店。所以说,淘宝店正在逐渐地提升品质,并且走向品牌化运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