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7日,在杭州的阿里巴巴 UCAN 用户体验设计峰会上,由“同济×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撰写的《2017 设计与人工智能报告——人工智能与设计的未来》正式发布。 在大会现场,特赞创始人&CEO、同济×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范凌博士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点击下载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一个设计人工智能的学者,把我们过去四个月里做的一些研究,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做这个报告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既然人工智能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是否存在一个角度能够和设计——这个已存在数千年的行业之间发生关联?我们希望这个关联不要是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一个促进的关系。所以,我们把这两者之间关联和互助作为整个研究的价值取向。在这个价值取向里,我们想关心一些问题。
第一,设计的目的、结果和过程可以被数据化和算法化吗? 第二,人工智能对设计意味着什么?与设计师除了取代关系外,是否还有共生可能? 第三,设计师所服务的不同行业已经被数据、算法和智能数据深度的改造,人工智能是否赋能新的设计思想、方法、路径、工具和角色? 第四,人机共同协作的设计知识产权归属如何界定?设计是否可以在技术垄断和人文自由之间扮演更重要的文化作用? 一、工业4.0和设计 我首先在这里分享四个观察: 观察1:需求侧的极度细分
我们知道,世界经济形势在过去两三百年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概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工业革命时代。两百年前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发现大量的生产是进行高度的标准化。因为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边界的成本,从而让物品在全球进行流通,这是工业经济相当重要的一个表现。 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逐渐发现这种大数量、少品类的工业化复制生产,已经不再具有竞争力了。因为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以产生了第二种状态——小数量、多品类。 第三个阶段,过去5-10年里,数据极大地丰富,甚至极大地泛滥了。数据可以做到“千人千面”,所以理论上,每个人被服务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的阶段,我们称之为个性经济时代。这是由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一系列思想方式,它带来了消费或者需求侧极大的变化。所以会产生极小的数量,以及极大的品类的转变。 观察2:在线/连接/交互
三个关键字——在线、连接、交互。在过去20年所谓的科技进化史里,大家在不断把与人更接近的部分变到线上去。未来思想和感情能不能联网?能不能在线交互?是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角度。也就是说,设计能力现在是一种个人能力,但未来能不能成为一种可以被连接在一起的能力? 观察3:超细分个体的涌现
十年前有一个经济学家叫托马斯,他的“超细分”观点现在被越来越多地验证了。他说在这个时代,你的短板不再成为局限你发展的弱势,反而是你的长板,“超细分”的、不可被取代的技能将成为你在这个社会上主要的竞争力。在这个点上,我们可以认为所谓“平均”就是人工智能能达到的水平,而每个人所赋予平均的附加值,是每个人的“超细分技能”。 观察4: 人/机交互的新组织
去年的几份麦肯锡报告,非常强调新组织形式的出现,这种组织形式是把原来简单组织方式的工作,变为更灵活的形态去匹配资源。这种匹配资源一方面是对接实体之外按需的个体——每一个超细分能力的人,或者有一部分的工作被机器、智能进行某种层面上的替代;另一方面,一家公司、企业和组织无论大小,都有可能实时进行按需的专家、外部专家、机器三者之间不停的调用,而工作流程也会在这三者之间进行切换。 二、为什么设计需要智能?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 宏观1:设计与运算的历史
宏观上,设计与运算之间的关联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