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 2017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于4月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大会以“天·工·开·悟”为主题,领袖论坛上,创新工场CEO暨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为现场观众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家创业》的演讲,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充满信心,同时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如何平衡人工智能科学家的研究与创业?如何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朝更有利于人类福祉的方向前进等内容。
演讲干货: 科学家创业,最核心的应该做“有用的”创新,这意味着要更快利用创新帮助社会进步。 在目前人工智能的浪潮下,顶尖科学家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10年的深度学习带来的AI技术突破。目前全行业都需要科学家和科学领域的创新,这将应用到AI可能发展的3个阶段中。 1 在线化、大数据的使用,扩张到B2B领域; 2 通过感知和传感器收集图像等数据; 3 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全面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科学家如何参与到这个阶段,李开复博士提出了4条建议: 1 自己撸起袖子做创业,这个最困难,因为科学家本质是创新,而不是创造商业价值。 2 找个具备商业头脑的合伙人一起创业。 3 留在学校,继续做创新,把技术授权出去,让学生或者别人做。 4 提供开源,发布数据和内容。 李开复博士更加看好技术授权和开源的方式,比如Google的创立,斯坦福的教授通过技术授权,不仅让创新得以落地实现,还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科学家创业会面临3个问题: 1 科学家的选题没有往往过于冷僻、细微; 2 科学家的选题跟主流创投关注的风口有巨大差距; 3 科学家往往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具备把技术商业化的洞察与能力。 科学家做事讲求追求科研突破、讲究严谨、慢工细活;而资本市场追求商业回报、讲究速度、快速迭代。 李开复希望科学家不要因为能够赚钱就加入到公司或者创业。顶尖科学家是我们稀缺的资源,深度学习只是人工智能的第1步,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演讲全文 2000万美元,100个员工, 500万贱卖
我自己也是科学家创业,在非常早的时候做了人工智能。记得申请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时,我的作文就是《人工智能将怎样改造未来世界》,我希望参与这个行业。在没有AlphaGo、深蓝的1986年,我就写出了第1篇AI论文,这在华人中尚属首次,当时我做的人机对弈系统”奥塞罗“击败了世界黑白棋冠军。1988年做博士论文时,做得是世界上第1个非指定语者的语音识别,《纽约时报》进行了半版报道。
之后我进入苹果,这里可以看到1张很萌的照片,我在《早安美国》节目上谈到语音识别将如何进入主流,也被《华尔街报日报》报道,当天股票涨了2.5毛钱,后来又跌回来了。
所以我对人工智能充满信心,因为我做着各方面顶尖的人工智能工作,认为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比如虚拟世界即将步入主流,于是我就决定在SGI公司做1个内部创业。 当时我们做的是,能不能让每1个网页充满了3D,把3D的游戏、动画网页做得更精彩,让人们浏览的不是网页而是1个个房间,这在1定程度上和今天的VR非常相似,不过这次创业非常失败,2000万美元的投入,100个员工,几乎全军覆没。 有用的创新更重要
记得有1次在MIT演讲的时候,MIT要求每1位讲者演讲完后留下1句话,我留下的那句话是——“创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有用的创新”。因为科学家们往往会被自己的研究、自己酷的东西所打动,也认为他所看到的酷的东西是全世界人类所需要的。但是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