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宇互联网】原创,转载需注明 一直深居简出的丁磊,近日出席了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或许站在网易云音乐的角度来看,丁磊此举并不意外,从音乐版权的正版化到独家供给的版权模式,作为在线音乐的重要玩家之一,丁磊和网易云音乐对其中的利害关系可谓心照不宣。 就在不久前,网易云音乐完成了7.5亿元的A轮融资,相比于两年前行业版权纷争动荡诸侯割据,如今的在线音乐呈现了两强的局面。现在手握重金并拿下了爱贝克思等独家版权的网易云音乐,也或将面对更强者的争夺之中。而就在这个时候,丁磊提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音乐大数据平台,是一种价值追求的展现,还是为了给网易云音乐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以及竞争对手和政府相关机构能够响应吗? 在讨论丁磊的意图之前,我们不妨先自问自答的理一下当下音乐行业所面临的三个现实问题: 1、为何版权保护来了,音乐人还那么穷? 二十年前,现代音乐刚刚在国内启蒙的时候,京文唱片、汉唐音乐、摩登天空等唱片公司或厂牌相继诞生,背后是大批音乐人的出现,唱片行业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不过,最终收割利润的还是滚石、华纳等,大陆的唱片公司和音乐人只有喝汤的份,能够声名鹊起的音乐人更是凤毛麟角。 互联网的崛起与之所带来的免费文化,音乐行业首当其冲,CD唱片动辄几百万的销量成为过去时,依靠唱片销量生存的音乐人变得更加拮据。2015年的几轮版权风暴终于让音乐版权走向正途,可音乐人的春天来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参照几组数据,一个是网易云音乐发布的《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68%的音乐人在音乐上获得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一个是乐坛“半壁江山”的汪峰自爆所有音乐作品的版权收益只有60万,主要依靠演出和综艺节目;再有就是加拿大女歌手艾拉妮丝·莫莉塞特的实体专辑和流媒体收入在1亿美元上下,最终入账的却只有几十万美元。 尽管版权价格水涨船高,最终的受益者仍是唱片公司,音乐人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也正如丁磊在版权保护大会上的发声:“现有的独家版权模式,并没有给音乐产业链的两端,音乐内容创作者和用户带来利益,反而正版化的蛋糕,音乐人和用户都没怎么享受到,倒是被资本运作分掉了十之八九。” 2、正版的围墙建立,好音乐越来越少了? 知名乐评人耳帝在《成都》和赵雷走红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华语乐坛已陷入原创绝境,2016年华语乐坛红起来的歌屈指可数,创历史新低,而综艺与选秀依然在不断地消费着老歌遗产。如果华语乐坛每年仅能红且最红的那首歌,是《董小姐》、是《南山南》、是《成都》,那无疑是一种倒退。 执此观点的还有著名音乐人捞仔,“经过这么多年的选秀以后,中国原创好歌曲的状况,就跟沿海的鱼差不多,都被人捞得差不多了,那个网越来越小,就是说创造力在缺失,为什么?一个是没有途径,一个是没有动力,他们对原创歌曲失去了信任。” 诚然,在正版的围墙建立之后,国内音乐市场并没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复苏,在线平台抢夺的版权大多数是老歌,各类音乐综艺上被反复翻唱的也还是老歌。或许音乐行业的创作者们还未感知到春天的来临,但更多的是,在线音乐平台拥抱了版权,经营理念却仍停留在五年前。 盗版泛滥的时候,音乐APP们拿着免费的资源做分发,盈利的核心便是流量之上,并因此繁荣了音乐行业的榜单文化。冲上各类榜单的音乐就会被更多的人下载,平台方也就有了更大的流量,相应的也会给予这些音乐更多的推广资源。虽然到了正版时代,小鲜肉、影视明星、头部歌手们是重要的流量来源,一些在线音乐平台也极力去争夺这部分资源,所以,鹿晗、TFBoys等发布的新专辑在QQ音乐上销量千万的成绩并不值得神化,换作另一家平台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才是最大的症结所在,给独立音乐人、非当红歌手等更多的机会,才是复苏中国音乐产业的“泉眼”。当郑钧创办合音量、汪峰创办碎乐的时候,在线音乐平台们就该认识到这一点。 3、殚精竭虑的在线音乐平台是最大赢家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