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微信团队非常聪明地想出了“微信红包”,在微信中引入了红包这个产品功能,让大家用微信“一对一发红包、群里抢红包”。后来,还推出了红包照片,让你爆照赚钱,尽管有不少坏人在用标题党骗人玩,但当时瞬间就引爆了,满屏的朦胧照。
这个深刻洞察到国人需求的产品功能,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微信支付的用户。更为厉害的是,红包功能还自带超强的自传播魔力。人家给你发红包、群里抢红包,你想玩,那就赶紧绑卡、充钱吧。 同样,像谷歌、百度这样的公司,如果想打造创新、高科技的品牌形象,仅仅靠平面广告、品牌形象片等广告的手段,也是很难引起广泛关注的。 反过来,我们看到,巨头们都不搞广告,而是采用了产品的手段。比如,谷歌推出了非常创新、富有想象力的Google Glass、热气球上网计划、AlphaGo等产品。
百度也推出过类似能测试食品安全与否的筷搜、展示春运大图景的迁徙地图等产品,都是用非广告的手段,达到了展现其品牌形象的广告效果。
除了这些高科技公司,传统行业也能使用“不是广告的广告”这个方法。 下面举几个餐厅、饮料、日历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我在朋友圈看到朋友们分享出来的,可见自传播力很强、广告效果非常好。 比如,过去有一段时间,我看到大家在分享和讨论一家名叫“海鲜大咖”的餐厅。原来这家餐厅的特色在于全桌“只需要一道菜”——他们用一个特制的巨型铁锅,将顾客点的虾、蟹等海鲜全部放入其中。每次上菜时,需要几个人抬着才行。这样霸气的海鲜大宴真可谓是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吸引了很多人去体验。
试想这家餐厅如若没有用这个非常极端的巨型餐具和特别的菜品设计,而是用常规的广告手段来宣传“食材新鲜、环境幽雅、价格公道”等卖点,那是很难在竞争对手中出头的。 而且,即使在外包装文案上、在外形设计上稍微动点脑筋,就能达到很好的广告效果。我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分享加完班回家后,看到老公送上的味全果汁,瓶身上写着“老婆辛苦了、加班辛苦了”的暖心文案;有餐厅推出外形特别像香菇的包子,非常有趣,引发食客拍照分享。
最后,再来看看日历。 近一年里,我们看到,随着类似“单向历”的产品出现,历史悠久的日历重新焕发生机。在此之前,无论是小时候家里墙上的各种挂历,还是这些年每到年底伙伴公司、单位之间送来送去的台历,大部分都毫无亮点。用传播的角度来看,基本都不能激发自传播。 而单向历的流行,不是因为做了广告,而是把广告植入到产品中。无论是封面还是每一页的日历上,都有能激发你注意以及拍照发朋友圈进行自传播的文案。 可见,这些不是广告的广告,威力极大。 任何产品都具有无限的营销潜力,只要在产品上稍微动点脑筋,把营销点植入到产品当中,那么产品就自己会说话了,产品自己就成了最好的广告。 结语 首先,“出奇”方能“制胜”,在营销领域更是如此。只有不走寻常路,做出不同于以往的广告,才能在信息爆炸、广告乱炸的环境中,获得宝贵的关注。 让广告不像广告,我们可以采用: 任性涂鸦法:“iPhone5来了,来不及做图”; 版面极简法:前任张太、不懂为什么就是突然想打个广告; 真人实拍法:衣服广告、上门量体裁衣; 内容截图法:在原地等了十年的狗、祖母背后的身影、《后会无期》台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