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飞认为,出门问问在 AI 的算法上有积累,C 端产品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科研院所有把问题抽象化的能力,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能够让双方能够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产出一些比较前沿的成果,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机对话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和科研成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一个初创公司的「加注」 此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已经有不少先例了,不过更多的是 BAT 这样的「大公司」参与其中——例如阿里云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合作,百度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合作等。 而对于那些同样关注前沿技术,但体量又没有 BAT 那么大的公司,通过提供专项奖学金、成立课题小组等方式学术界保持交流(以项目为纽带),则是一种更加务实的合作方式。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 5 年时间的初创公司,出门问问选择和科研机构直接成立联合实验室在业界并不多见,在极客公园看来形式上还是有些「过重」了。 不过出门问问并不排斥在科研合作上「加注」。李志飞认为,奖学金这种类型的合作本质上还是找人来「干活」,从长线上来看能够给出门问问带来的价值有限。 「真想做出点事情来,就要『重一点』。也就是说只有当双方严肃对待的时候,才能有好的结果。这次合作不是一个 PR 活动,也不是为了招揽学生。」 对于这项合作能否在短期内产出结果,李志飞坦言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对于前沿技术的落地出门问问会有足够的耐心。这里李志飞举了深度学习「宗师」Geoffrey Hinton 的例子。 当十年前 Geoffrey Hinton 向业界「兜售」深度学习的概念时,并没有人买账。但现如今他已经成为了 AI 技术「疯狂的核心」。一项前沿的技术出现时,需要市场来逐渐消化,也需要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甚至是理想主义。 虽然合作中双方对于结果并没有指标性的要求,但「聚焦自然语言处理最前沿科技」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产学研合作需要更好的「生态环境」 「硅谷——斯坦福模式」是互联网领域公认比较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除了硅谷的地缘优势,李志飞认为这背后一些制度上的便利也值得借鉴。 例如美国大学拥有「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学术休假」(Sabbatical Leave)等教育制度,高校人才有更多的时间、机会走出象牙塔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界和学术圈的交流。 相比之下,李志飞认为国内企业界和学术圈就更加隔绝一些——学术圈「埋头」做自己的研究,而很多企业的领导没有学术背景,又不懂学术圈的运作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更多产学研案列的出现。 2015 年 10 月,j2直播,李志飞首次参加了极客公园的「超频之旅」活动,j2直播,作为中国的商业领袖代表前往硅谷和多家初创公司、孵化机构进行了交流。与此同时,李志飞也是极客公园创新者联盟「前沿社」()的联合发起人之一。作为一名决策者,李志飞对于前沿技术的追逐和在中外交流上的重视程度,势必会影响到出门问问的「气质」。 「国内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还存在竞争的压力下,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技术,甚至更加理想主义一些,整体的生态环境会更好一些。」 至于这项合作具体的资源投入,出门问问后端做自然语言、人机对话等工作的十多位工程师将参与其中。除了日常的沟通,双方每周都有例会,而李志飞本人也会每个月跟项目的负责人沟通进度。「我们在这过程中希望能够相互交流,积极迭代,而不是以前那种『分配项目——验收』的低效沟通方式。」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不同阶段的目标是不尽相同的。李志飞表示出门问问去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硬件产品上,而当下阶段需要关注的便是「想方设法」建立核心的技术壁垒,让用户愿意持续使用产品。 下一步,出门问问希望把这样的合作模式推广到更多的科研院所。「我们想要做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机构,这就需要和更多的科研院所合作,好在全球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人才我都是非常熟悉的。」李志飞自信地说道。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