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新生事物适应旧的规则,而是要让传统业态升级转型。” 3月15日,当滴滴出行CEO程维现身成都签约时,成都市领导的话让他顿生感慨。 程维到成都是来签约的。滴滴在成都市拿到首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成为首家具备在成都提供线下服务资格的网约车平台。 在拿到运营资格的同时,滴滴还与成都市交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成都市交委将充分利用行业内交通专业力量,支持滴滴出行在成都扩展业务,提供交通领域的智能服务。而滴滴出行也将充分利用自己在技术、人才和资金实力方面的优势,把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引入到成都市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之中。 成都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引入智慧交通,把高科技引入交通行业的城市,为智慧交通积累经验,创造标准。在下个十年的交通建设中,成都可能已有抢发优势。 过去几年来,滴滴出行经常被简单视作出租车的互联网替代者。2016年网约车新政出台,把滴滴这种网约车的管理交给了地方出租车管理部门,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如今,滴滴与成都市的全方位合作令人眼前一亮。程维表示,2017年滴滴对自己有了重新定义,要做“智慧交通服务的运营商”。滴滴意欲何为?滴滴与成都的合作又预示着怎样的未来呢? 一、 对新业态不能削足适履 网络约租车最早出现是美国的Uber,之后滴滴和快的在中国崛起,结合中国特色,首先以出租车补贴起步,培养用户习惯和出租车司机的使用习惯,进而从出租车发展到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样化出行平台,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用车的习惯。 之后,经过数论整合,市场从高度竞争到日渐平稳。国家出台了网约车管理办法,给了滴滴出行合法地位。 但是,从运管部门最初的罚款,到后来严格的网约车管理办法初稿,再到最终把管理权交给地方出租车管理部门的终稿。中国的管理者们从来没有对互联网与传统交通的结合做一个深入研究和理解。 管理者一直在用旧利益,旧生态来限制互联网约租车这种新生态。管理者一直没有用创新的视角来审视新业态,理解新业态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能给传统的旧业态带来什么。 思路没有打开,管理者就一直在让新业态削足适履,最早一个版本的网约车管理办法几乎是出租车管理办法的翻版。 最终版本的网约车管理办法语焉不详,把权力给了地方出租车管理部门,而地方出租车管理部门大多没有什么新思维和未来眼光,依然在用出租车管理来应对新生态,甚至规定了比出租车更为苛刻的条件,来压制新生态发展,保护旧利益。 他们没有意识到,新生态会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新生态与旧生态结合,与旧行业结合会带来多么巨大的价值。 马云的阿里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阿里发展出来的蚂蚁金服未来市值会相当于一家发展百年的全国性银行。而阿里创造的就业更是多达亿万,仅仅是给阿里跑跑物流,就造就出数家市值亿万的快递公司。仓储、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新生态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如果阿里巴巴创业初始,工商就追着每个人办理繁杂的注册手续,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验资……,消防、公安、卫生、商检……都来针对淘宝的个人卖家。阿里后来的一切都不会有了。中国许多行业都不会变化,甚至我们所处的世界都会倒退20年。 如果削足适履扼杀了新生态,那一切就都没有了。 二、 成都的远见 程维说,成都市领导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不能让新生事物适应旧的规则,而是要让传统业态升级转型。” 这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都在面对新生事物时,真正所遵循的一条原则。成都不仅仅给了滴滴出行牌照,最近兴起的共享单车也在成都获得了全国最宽松的发展环境。 成都与滴滴的合作远不止发一个牌照。成都市交委与滴滴出行将共同建设全市综合交通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滴滴出行利用自己的技术,把出行人、公交、地铁、出租车、自行车、道路设施全部数字化,纳入到滴滴的大数据平台之中。 滴滴出行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深厚,城市交通数据进入到滴滴的大数据平台。滴滴就可以对成都所有的路覆盖,积累大数据。建立一个智慧交通的云计算“大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