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他已经自己开始设计一套系统,系统中的智能过滤器可以提升移动电话的信号。现在的他将其称之为「一个婴儿的神经网络」。自那个时候,他的人生有了明确的方向,他对机器训练算法的热爱超过了一切,也超过了编程。在 2000 年,他在丹麦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机器学习领域的教授 Carl Rasmussen,此人师从具有传奇色彩的 Geoff Hinton(自孩童时就在机器学习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也就是在遇到了 Carl Rasmussen 之后,他对机器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在毕业之际,Rasmussen 发出邀请,希望他继续深造博士学位,他果断地选择了机器学习。 在 2007 年,他进入位于剑桥的微软研究室工作。他进入工作岗位没几天,立刻就意识到了在全行业内,围绕着人工智能,各家公司都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研发。微软在那个时候即将发布 Bing 这款搜索引擎,但是在「搜索广告」领域的某个关键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即「它需要预测什么时候用户会点击广告。」 微软当时觉得在公司内部展开一次竞赛,胜出的团队所给出的解决方案会投入到产品实践当中,而团队成员将获得一次免费去夏威夷度假的机会。19 个团队参与到这次竞赛当中,而 Candela 成为了最终的胜者。他虽说是得到了一次免费去夏威夷游玩儿的机会,但是,微软在进一步测试他的解决方案时,并没有将其应用到 Bing 搜索引擎性能的提升中,他当时感觉自己被人给欺骗了。 这次对他工作成果的否定反而激发起来他无尽的斗志和决心。之后,他开始在公司内部进行疯狂的演讲推介,面向公司同事,他做了超过 50 次的演讲,并开发了一个模拟器来展示他所开发的算法高明之处在哪里。甚至于他还跟踪过负责做人工智能相关决策的副总裁,吃自助餐的选菜的时候刻意接近他搭话,副总裁去上厕所的时候也跟着,在旁边的尿池看似无意,实则主动创造谈话机会。 在 2009 年,Bing 上终于搭载了 Candela 所开发的算法。而在 2012 年年初,他的职业生涯再一次迎来了重大转变。 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在 Facebook 工作,某个周五,他们俩相约在 Menlo Park 园区见面。就在这次相互诉说工作近况如何的闲谈之中,他才意识到原来在 Facebook 还有如此与众不同的一种企业文化:人们不像他在微软,为了进行某项测试工作还得可怜巴巴地向上面打申请,请求批复。Facebook 的员工想做什么有充分的自由度。于是,周一一上班,他就去参加 Facebook 的面试,很快,他就拿到了 Facebook 开出来的 Offer。 加入到 Facebook 广告团队之后,他的工作任务就是让 Facebook 推送出更加精准,跟用户有关的广告。那个时候整个平台上还没有用机器学习呢。Candela 回忆道:「当时我们使用的模型都是非常简单的,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同期加入 Facebook 的员工还有 Hussein Mehanna,他之前也是微软的老员工。(在本文中我们采访的好多 Facebook 员工都是从微软跳槽过来的。巧合还是其他原因?)当时他没有进 Facebook 的时候,原以为 Facebook 已经做好了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部署,但是事实上什么都没有。Facebook 拥有着遍布全世界的人际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帮助 Facebook 从里面提取出来价值。于是,此人也选择加入 Facebook 助他一臂之力。此人目前已经是 Facebook 核心机器学习团队的总监。 说到目前的「机器学习平台」,Mehanna 进一步解释道。在上个世纪,人工智能领域基本上可以算是「荒原」,而正是因为借鉴了人脑的工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些模型,人工智能技术才突破瓶颈实现飞跃。在 Facebook 广告的这个例子上,系统做了一件人力无法企及的事情: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广告,软件能够迅速,准确的预测有多少人会点击它。Candela 和他的团队成员就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流程,开发出一套全新的系统。 说是系统,更应该称之为平台。因为团队成员的愿景是,所有工程师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研发,建模还是机器学习会非常容易完成并复制。 要开发这样的机器学习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定要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而且越多越好。幸运的是,这方面正好是 Facebook 最大,最优质的资产。当你的产品上每天有超过 10 亿人在上面互动,上面产生的数据量那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正好可以用于机器学习。一旦你开始进行测试,用户行为的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