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过程中,Candela 给我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惊喜,这个惊喜能够很好的展示他们团队的工作成果。对于我来说,这有点儿像魔术了。他给我看了一份视频,视频里首先展现出来的是某个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画家的作品,然后软件竟然会以这种个性十足的风格,重新画出来一张图。这让我想到了某些你在 Snapchat 上看到的绝活把戏,那种将照片变形出毕加索立体主义的想法似乎已经得到了应验。 他解释道:「这个软件背后的科技叫做神经网络风格转移。这是一个大型的神经网络,j2直播,它经过训练后,就能够利用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来重新临摹最初的那张图片。」说着,他掏出手机,咔嚓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他点击了一下,划动了屏幕一下之后,这张照片变成了梵高《星夜》画作的衍生品。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应用还可以一边播放着视频,一边给视频添加上某一种特定的风格。而眼下的这一切都是我所能看到的,我看不到的是:Facebook 正在用这样的技术打造自己的的神经网络,它将作用在世界上每一部手机上面。 但如果横向来比对一下,这种科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Apple 公司此前就对外宣称自己已经在 iPhone 上面做了一些神经网络计算。但之所以这对于 Facebook 来说值得一说,是因为 Facebook 团队要做到这一切难度有点儿大,毕竟,他们不控制硬件。 Candela 说道:之所以团队能够完成这样的「把戏」,主要是因为团队的工作是累进性质的。也就是说一个项目完成后,另外一个项目是站在这个项目基础上继续向前开发,项目与项目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这样工程师不需要接受太多的培训就能开发出与之类似的产品。所以,项目进度很快,成果一个又一个的拿出来。 他说道:「我们从一开始决定开启研发工作,到最终进行公众测试,这总共就只花了 8 周的时间。这真的是太难以置信了。」 除了「项目累进型开发」这一点之外,能够如此高效地完成这个工作还有赖于企业内部的协作机制,这其实就是 Facebook 本身的文化。在此次开发过程中,Facebook 内部团队与团队之间几乎不存在什么门槛壁垒,大家完全不是各自为战,就比如说移动团队本身就对 iPhone 的硬件非常了解,这也就使得 Facebook 的数据中心可以将图片很好地投射在 iPhone 屏幕上。 这种技术带来的好处可不简单,它可不是说方便你自己恶搞一个朋友亲戚的视频短片,让它看起来就像是美国电影《惊声尖叫》一样。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让 Facebook 变得无比的强大。从短期来看,Facebook 在翻译语言、理解文本上面会有更加快速的响应表现;从长期来看,它可以实现对你所看到的,你所表达的内容的实时分析。 他说道:「我们是一家社交网站,对吧?我们需要预测人们对于某段内容会出现的反应,我的系统必须做到几乎同步反馈。」 Candela 又看了一眼他刚拍的自拍,那张有明显梵高画作风格的照片,毫不掩饰他神采中透露出来的骄傲。「通过在手机上运行复杂的神经网络运算,事实上,我们是把人工智能交到了每个人的手中。这可不是碰运气碰来的。首先,我们是在公司内部一点点的普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然后再推广它。」 他顿了顿,说道:「这真的是一条漫长的艰辛之路啊。」 他是如何将人工智能带到 Facebook 的?Candela 生于西班牙,当他三岁时,全家搬到了摩洛哥。在那里,他上了一所法语学校。尽管他在科学和人类学方面获得了非常高的高分,但是他还是觉得报考马德里的大学,去学在他的概念里最具有挑战性的专业:电子通讯工程。这门学科要求的不仅仅是你要对硬件有所掌握,比如「天线」、「放大器」,同时你还需要理解数据。「数据」在当时可是非常酷的概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