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袭祥德 - 为了梦想,合伙创业的动人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迫于现实,散伙撕逼的悲情戏码也在每天上演。 这其中有一个十分特别的角色,就是联合创始人。他们是公司的元老甚至股东,在业务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公司发展壮大,或者举步维艰,在一两年或更长时间后,联合创始人与核心创始人之间可能遭遇分歧、产生矛盾,进而导致合伙关系的分崩离析、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最新的案例就是昨天刷遍朋友圈的展程科技CTO妻子写的一篇文章,《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文章披露了CTO韩冬辉作为联合创始人在展程工作7年仍没有拿到股份,并因此失望离职的故事。 这引起了整个创投圈的震动,从群体性同情韩冬辉、指责CEO刻薄,到更多的事实被爆料,将韩冬辉定义为一个跟不上公司发展步伐的“被淘汰者”。 一位联合创始人因为妻子莽撞的一封信被丢进了舆论的潮水中,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宣告了与展程科技、与公司创始人的分手。 当遭遇联合创始人离职,创业公司应该怎么应对?而作为联合创始人,在离开曾经付出的这家公司时,又该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声誉甚至友情? 我希望能给创业者们一份《散伙指南》, 虽然这很残酷,谁都不想用到它。但是,在创业起伏跌宕、公司速生速死的今天,我的身边有大量朋友都出现了合伙人退出所带来的各种困扰。 作为联合创始人,如果你要离开一手创立的公司,不跟核心创始人玩了,到底怎么做呢? 这大概要分两种情况: 1 这家公司没有任何的外部融资 这种情况不涉及外部资本,联合创始人可以按照持股比例退出。有利润分走相应利润,没有利润分走账上同比例的现金。 有一个前提是,联合创始人这个称谓必须是落到纸面上,而不是口头承诺。展程科技的问题就是一开始回避了股权问题。 早期公司很容易遇到这个问题,几个人先一起做件事情,没有分得这么清,当公司成长起来之后,却又对老员工不满意,在分配股权上显得犹豫。 如果这样的话,一旦引入资本,局面就更为复杂,不懂股权游戏的联合创始人会被置于不利地位。 2 这家公司已经引入外部投资者, 签订了投资协议 一家创业公司融资之后,再有联合创始人退出,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和撕逼的,资本的介入会让单纯的合伙人关系变得僵硬。说白了,核心创始人不能只考虑人情,还要为资本考虑,很容易就站到了资本一方。 一般来说,联合创始人会这样考虑,自己持有公司股份,不管是主动退还是被动退,这些股份是要套现的,而且要按照一个比较合理的估值。听上去也不是没有道理,作为股东之一为公司拼了好几年,要离开了这些股份怎么也得换点钱。 韩冬辉这是没有股份,被炒作成这样。一旦有股份,那这些股份怎么处理一定也会引发内部的矛盾。 在处理这些股份之前。先要明确的一点,只要签订投资协议,机构为了控制风险,都会在协议中明确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的股份为受限股。 这也就是说,这些股份就像期权一样,必须要经过三年、四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全部到创始人手中,通过绑定几个创始人来确保投资安全。如果严格按照投资协议来,联合创始人的股份需要看到底能落实多少,如果四年到期,联合创始人第一年就离开,其实最多只能出让1/4的股权。 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些股权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一般来说是不能随便卖的。80%的投资协议都会规定一条,要转让股权投资人必须同意,否则转不出去。 当然,一切都可以商量。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为这家公司引入一个新的股东,让第三方以合理的估值来购买。如果公司经营良好都没有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公司都属于不上上下、半死不活的状态,找到下一轮融资都很费劲,要找到第三方接手更是难上加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