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圈子里,他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先后得到过“未来学家”、“互联网预言家”、“世界互联网教父”和“硅谷精神之父”的称号。 六年过去了,凯文·凯利,这个长着一圈儿白色胡子的高加索“老头”,不仅见证了自己在中国地位的起伏波动,也映照出中国互联网从追逐者到引领者身份的风云巨变。 总有一些现实跑得比“先知”的预言更快,最终,脱离了这位“未来学家”的预测。 美国客人 “精力很足”。这是凯文·凯利在中国时给人留下的印象。 他长着一张标准的欧美面孔:高鼻、深目,配着一副高加索人的灰白色大胡子。就连头发也是白色的,稀稀疏疏。一副圆框眼镜架在鼻梁上。 这个形象就像是早年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外国教授”,符合人们对一个互联网“预言家”的设定。 凯文·凯利的最近一次出现,是2016年12月9日。成都市人民南路的锦江宾馆。 这天下午,他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详细分享了自己对于未来科技的“预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追踪技术。他身上还是那件标志性的黑色西装外套,衬衫又是浅蓝色的。 台下坐着至少1000名观众,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互联网人,还有提前聚集起来的书迷,高校学子以及在职MBA、EMBA就读者。 这1000人支付了188元到488元不等的票价,耳朵上戴着主办方提前准备好的耳机,同步聆听这位“互联网预言家”对于未来的预测。 凯文·凯利的状态不错。做完那场独立演讲,他还与当地一家互联网媒体创始人进行“巅峰对话”,之后又用了一个多小时为自己的书迷签名、合影。 而此前一天,他刚刚在南京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做了一场内容几乎相同的演讲,网上有人吐槽:“希望凯文·凯利老师换一套PPT,用了一年了。” 有人质疑他的诚意。 在搜索框中同时输入“凯文·凯利”、“活动”两个关键词,可以得到接近60万个结果。 与他同时出现的中国城市,从北京到广州、从杭州到武汉;同时出现的人名,从马化腾、张小龙、李开复等一线互联网大佬,到一些不出名的三四线互联网创业者。
2016年4月1日,凯文·凯利在广州的签赠会上。图/CFP 最夸张的一次,他在吉林与一位微商企业的美女CEO大谈“互联网+”。此后,凯文·凯利的名字便出现在那位CEO的百科名片里。 凯文·凯利第一次到中国宣传,是6年前。《失控》的出版商赵嘉敏去接机,第一次见到KK(凯文·凯利的简称)。 当时,他从到达厅出口走出来,身上的暗红色羽绒服显得有些旧,里面是普通的衬衫,裤子肥大。 他不带拉杆箱,胸前一个双肩包,背后一个双肩包,鼓鼓囊囊,换洗衣物都塞在里面。如果仔细观察他演讲时的外套,会发现上面带着细微的褶皱。 他总是显得行色匆匆。 那一波宣传活动排得很密。整整一周里,工作的时间几乎是从早上九点一直排到晚上九点,没有间歇:参观中国企业、接受媒体专访、高校演讲。但凯文·凯利应付自如。 不止一个与凯文·凯利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都强调过这一点——他精力很旺盛。在中国长城、贵州大山上,这位65岁的老人总是能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这大概是他能够对付高强度商业活动的秘密。仅2016年,凯文·凯利在中国共参加了12场活动。 未来预言家 没有人不喜欢凯文·凯利这样的演讲者。 他讲话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两只手臂不自觉地跟随讲话的节奏在胸前晃动,偶尔踱出几步,尽可能地照顾各个方向的听众。
2016年9月,凯文·凯利在武汉理工大学演讲。图/CFP 科技圈什么最热,他预言什么,最后总是强调:“我们仍旧处在开始的开始,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仍未诞生,你,为时未晚。” PPT停留在那几个大字上:YOU ARE NOT LATE。 在中国互联网和泛互联网圈子里,凯文·凯利先后得到过“未来学家”、“互联网预言家”、“世界互联网教父”和“硅谷精神之父”的称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