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看行业,不要孤立,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会探底,也是整体产业结构改革必须要面对一个过程,互联网行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依然会是大方向,而且我们从互联网的创业者,或是大公司的风向已经能看到这个迹象。
1999年朴树的歌中唱到:“穿新衣吧剪新发型呀,轻松一下,windows98。” 我们很多人还记得蓝色的IE浏览器图标,还有那个时代的33.6k Modem刺耳的拨号声,那个时候能上网还是在大城市少数人可以享受的新鲜事物。 十几年过去的今天,每个人的手机都实时在线。 变革的是技术不断进步,不变的是人们的时间。 中国的地区经济差异巨大,从一线城市到五线乡村,日常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网络行为呈现金字塔式结构,即底层的广大“低端用户”占着更大的数量级,但互联网行为又是自上而上波浪式推进,即发达地区高级人群向底层逐步影响,虽然这种下沉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演变,但其本质需求是不变的。这与中国整体经济的阶梯式发展也相吻合,atv,比如我们看到一线城市的辐射效应,开奖,使得这个大经济圈内的乡村也会很信息发达,同时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会将互联网认知带来相应的迁徙。 更多的互联网服务,模式,至今还没有波及到这些三四五线地区,尽管方式不同,但终究会有类似需求的产生,并有自己的独特模式,所以一二线以外的广大地区还有很大的人口红利。 会更多结合生活服务与传统行业 第一代互联网的代表,从Yahoo,Google,Sina等都是通过内容提供基于线上的服务,从Amazon开始,真正的推倒了货架,最近几年的外卖,真正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别忘了,10年前也是有外卖的,但触达方式是电话,但完全没有现在的便捷和方便。今年的单车风口,也是一个例子,一线城市始终无法很好的解决通勤最后2公里问题,市政的时租自行车也在多年前就部署了很多,但这些产品的本质是没有和互联网结合,比如不是随时随地,还需要有固定停车桩,这就大大降低了使用的灵活性。而我们会发现,真正的互联网下探到生活服务,都是在手机上的。 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它不在是一个独立行业,不是过去媒体,社交,工具这些单纯的线上服务。也不是去和传统行业竞争,而是一种融合,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有特殊背景的团队已经可以深入到医院。同时一些垂直的toB领域,可能普通用户根本不去关心,但正在通过互联网,通知技术手段来解决以前效率低下和风控的问题,比如冷链冷库可挖掘的saas市场规模高达1500亿。 消费升级还是体验升级 我并不认为最近所说的消费升级是真正的升级,真正的消费升级是从7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在80年代升级到冰箱,彩电和洗衣机,这是生活品质本质上改变,而现在我们谈的消费升级,可以从4方面来理解: 注重品质的提高,更加深入的追求完整体验,而不是以前简单的达到目的。比如现在的高端农家院,就是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给你更好的居住体验。 个性化商品,不在是价格低廉的淘宝货,也未必是奢侈大牌,而设计产品,手造品,往往可以有更高的溢价。 打造品牌认知,这是一种最无形的,针对不同阶层人群的品牌会成为一种标签,购买决策更多的来自于消费者心里对商品的价值认同。比如VO品牌的高举高打,经典的场景式广告词打动了无数用户的价值认可。 高层次需求,互联网在解决了衣食住行之后,已经开始深入到医美,理财,运动健身,教育,保险和汽车等相关服务和领域。知识经济也会更多元化,可以快速的通过有尝试方式从掌握信息,经验和技术的人那里获得帮助。 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互联网海量信息,带宽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用户的上网时间恒定且有限,所以占用过多时间,效率低下,信息冗余的互联网产品会逐渐被用户抛弃,利用好碎片时间,精准,经过筛选的内容,或是用户需要时可以马上使用的服务,才是未来的趋势,今年看到的即刻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品,还有就是微信小程序一直以来强调的场景化,不用下载更新,简单高效。 类似这样的优质服务,没有浪费时间和筛选鉴别的成本,甚至让用户付费也未尝不可。 AI将提供更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