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威马汽车
「新造车运动」最近又是喜忧参半。 一边是因为资金链的问题,而造车遭到质疑的乐视,另一边又是花两年时间造出「全球最快电动车」的新造车成员在「秀肌肉」。但之前因为 10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而震惊行业的威马汽车,却与他们路径大不相同。 他们没有先急于造车,而是选择了「闷声」建厂,最近「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在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已经正式开工建设。这个一期固定资产投资 67 亿元人民币,占地约 1000 亩,2016 年起,零部件配套工厂和自动驾驶试验区先行开工,在未来全部达产后,将拥有年生产 20 万台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生产能力。
甚至没有「秀」一辆车,威马汽车却开始重金建厂,这位新入局者却好像透出一股老练和自信。 而这也不无道理,曾帮助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前吉利汽车副总裁、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现威马汽车集团创始人沈晖,也许心中早有打算。但建厂并不是一个仅仅靠资金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意味着从零开始申请整车生产资质、要建设真正智能化制造的工厂,这样才不重走旧路,而量产车的上市时间也不能抢到优先权。 所以从另一个方向看,代工反而好像更加「讨巧」,轻资本,量产更快,也更加符合目前的互联网形式,同时认为当前国内汽车制造产能过剩,因为这在手机产业中已经被大众习以为常了,连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也依旧如此。 为什么不像苹果一样去代工? 为什么威马汽车这么执着于将大量资金押注在自主建厂这件事情上?其实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这个问题早已经在「新造车运动」中分成了两派,一边,蔚来汽车和江淮汽车合作在国内进行代工,小鹏汽车、和谐富腾等等都采用了代工的方式来更「轻」的实现量产车。而另一边则是威马汽车、由代工转变成自行建厂的奇点汽车、车和家等等。 苹果每年这么大的出货量都依靠代工解决,甚至在整个手机行业中已经成定式,但为什么车不能复制这样,都走代工的道路? 先不说做一部手机、一台电视和做一辆汽车复杂程度的不同,但如果认真研究苹果的发展轨迹,大家可能会真正了解,苹果早期产品全部自己生产、制造,苹果生产自己产品的时间其实远远大于它后期的代工时间,「苹果公司历史大概是 40 年,起码 2/3 的时间都是自己生产自己的产品。」沈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 因为苹果经过长年的自己制造,形成了一个很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在后期产能补足的时候进行代工,只要派出他们的团队、大量专家到现场执行这套体系,这种代工对于质量的掌控是有效的,atv,也是可行的。
而另一方面从研发到服务,供应商到后市场,汽车的价值链远远超过手机、电视。威马 CEO 沈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个团队只有我一个人做智能制造,也是完全没有用的,我们必须像苹果一样,从公司早期从上到下一套完整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制造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代工生产在后期才是有可能,才是对消费者一种负责的选择。数码产品是如此,比数码产品复杂几百倍,涉及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汽车更应该是如此。」 也就是说只有团队有完整的制造经验,自己亲身经历过大量的生产以及制造,形成了生产质量的标准体系,代工才是有可能的、负责任的。 而另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可能是美国曾经的四大电动汽车公司(Coda、Wheego、Fisker、Tesla),前面三个都学习虚拟经济、互联网,搞轻资产代工,导致产品的有质量等问题,最后被「坑」,甚至破产。而生存下来的 Tesla 从第一天开始重资产运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来进行自己制造,成为了当时唯一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企业里运营的非常好的企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