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玲特别擅长写一些互动感强、带一些趣味调侃属性的文案,但对于某些严肃表达式的文案却特别不擅长。有段时间她负责三节课的公开课,每周要写一个课表文案出来,我最初建议她用偏严肃认真一点的风格来写,但她发现自己死活写不好,于是就开始陷入到了某种深深的纠结中去——她会打心底认为写不好这个事情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能力不足,然后就开始玩命想要去弥补这个“缺陷”。 于是,有段时间,她每周至少要花3天以上的时间在文案上,文案总是改了一遍又一遍还不尽如人意,搞得我跟她都很痛苦。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们聊天,我跟她说:如果你本身就是天然不擅长写这种严肃认真型的文案,而就是更擅长活泼互动调侃型的文案,那你为什么不能用你更擅长的方式来写你的文案呢? 晓玲听完若有所思。 再后来,她自己写了一篇,这篇稿子,她不再追求“严肃认真”的风格,我则一字未改,直接通过,且收到了很不错的反馈。 我觉得,这件事让她第一次开始有了深刻的反思:相比起“努力”和“勤奋”而言,找到适合自己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方式可能会更加重要得多。 8. 某种意义上,晓玲还处在一个“还未能很好地找到自己与外部世界间的平衡”的阶段,这也可能是任何一个年轻人成长道路中必经的一个阶段。 有一次,晓玲连续加班了好几天,晚上我们一起打车回家,她路上无意间哀怨说这几天累得要死,但明天她有个朋友约了她去天津,还得陪朋友出去玩啥啥啥的。 我当时听得莫名其妙,直接一口回过去:你都累成这样了,为啥不直接拒绝掉朋友好好在家歇着? 她沉默半晌,说没办法,我不想让朋友失望啊。 这样的事,在晓玲身上其实还发生过很多很多——她总是试着要毫无保留地对别人好,包括加班、熬夜也往往是为了不让伙伴们失望,但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在的真实状态和感受。 我觉得,晓玲可能还没能意识到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当整个世界像一艘船一样沉下去的时候,一个人最大的责任并不是要先去思考如何帮助别人,而是要先能救起自己。 我自己有一个大原则——任何时候,你要去对别人好、帮助别人的前提,一定是你已经可以充分对自己负责,否则,其实可能对自己对他人都不是好事。 那个周末,晓玲陪完她的朋友后连夜回到北京,累得像条狗,此后好几天都无精打采。 9. 2016年上半年,我跟晓玲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发生了争吵。 事情说起来有点狗血,总之就是有天晓玲和一位小伙伴之间有点分歧后带着她的想法找到我,被我否决后,她似乎觉得我有点要为人家出头的意思,然后开始在群里在线上处处对我说话带刺,再然后,我气头上来了冲她小爆发了一把,于是她就觉得受到了极大的委屈。 用她的话来说,她此前打心底一直觉得,哪怕三节课真的没做成,哪怕人人都要离开,她也一定会是陪着三节课走到最后的。但在那天晚上,她第一次,好像也是唯一一次在三节课动了离职的念想——她感觉,自己被一个特别信任的人背叛或是抛弃了。 事发后第二天,我约她单独聊聊——我一向有这样的习惯:要是我跟谁之间闹了不愉快或是吵了架,我会先给自己一段独处的空间让自己能够平复下来,然后再开诚布公的找对方聊一次,把事情讲清楚,让负面情绪翻篇,心里不留结。 那一天晚上,我早已从前一天的不爽中平静过来,倒是她从一开始就很激动,上来就冲我大喊:“你告诉我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什么?!我要知道到底是谁的错!今晚要是聊不清楚这事就没完了!” 我第一时间回她:“第一,我建议咱们是不是可以先把情绪平复下来再接着往下聊?你听我现在说话的语气,我相信你能感受到我现在是没有带有任何情绪的,但你则明显还带着强烈的情绪,我不认为你当下的状态是适合来聊这件事的,我建议你先花个几分钟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做不到,我们换个时间再聊都可以。你相信我,如果我们都带着情绪来沟通,我相信这样的沟通没有任何效果,相反还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大伤害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