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境游创业项目时,我一般会遵循两个逻辑,一个是你能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新的体验,另一个是你有没有改善原来的效率。”蒋涛在接受小饭桌采访时说。 他表示,互联网创业的本质是创造流量,这一点不可否认。表面上,很多公司确实能通过补贴存活一阵,但之所以后来快速倒下,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这两个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过去一年,蒋涛见过太多创业公司烧来了销售额和用户的活跃度,但烧完后没有任何留存度和重复消费,“不是不能烧钱,但烧完以后要有积累,要么是行业价值的积累,要么是效率的积累。” 既没有提供行业价值,也没有提升供应链效率,很多公司最后剩下的只有一个“能融钱的空壳”。在蒋涛看来,烧完一笔再融一笔而又没有太大创新是目前出境旅游行业最大的“坑”。 去年,懒猫旅行也差点倒在了这个“大坑”里。创始人赵俊告诉小饭桌,由于加入补贴大战,2015年是懒猫旅行毛利率最低的一年,做补贴的那几百万几乎全部白白烧掉。 直到年底资本环境越来越恶劣,赵俊才彻底醒悟,靠补贴争夺流量的是一个“幻觉”,“烧了几个月,几乎没有什么回报。” 更残酷的是,幻觉被打破后,赵俊发现流量入口依然掌握在巨头手中。 据易观智库报告,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737.7亿元。其中,携程+去哪儿的市场占比达63.9%,这还未包括艺龙的份额;阿里旅行也从12.8%上升到15.1%。在财大气粗的巨头面前,出境游的初创公司似乎毫无还手之力。
▲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厂商份额(来源易观智库) “巨头有流量和资金优势,如果你卖的东西和他们一样,他们不用做补贴就可以干掉你。”这一点大概没有人能比赵俊的体会更深。去年的一场争夺耗掉了他们有限的粮食弹药,好在团队及时悬崖勒马,懒猫活了下来。 用互联网改变“关系” 从2015年下半年到现在,出境旅游创业持续了近一年的“半冬眠期”。一边是资本寒冬,一边是巨头垄断,初创者还能在出境游领域找到一线生机吗? “大的需求和趋势还是在那,机会肯定有,只是资本市场现在不太热。”蒋涛告诉小饭桌,由于过去一年很多投资人没有看到回报,出手变得比较犹豫。 在出境游领域,曾投资过途牛、游多多等公司的蒋涛一直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未来几年出境游市场远未饱和,机会依然存在。不过,OTA平台式的机会已经过去,目的地体验上的创新才是决定创业者能否成功突围的核心。 “我的想法是互联网更多作为一个根本性的因子去改变景区和客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一直在找类似项目。”蒋涛说,比如利用众筹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杠杆的问题,还可以拉动消费股东权益,拉近与客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传统酒店做不到。 具体到更为细化的领域,蒋涛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机会是非标住宿。除了拼位置、装修和价格,非标住宿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带来和酒店不一样的体验。比如,可以和当地特色活动进行整合,提供一种文化体验;又或者,可以升级会员管理模式。在蒋涛看来,这些才都能有效改善目的地体验。 另一个机会是目的地地接。蒋涛分析,随着需求日趋多样化,目的地地接也会变得更为分散。比如,以前五天的行程是一个大包,以后可能变成每天一个团,“这种需求可能会以互联网的方式来组织和运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挺大的机会”。
▲戈壁创投合伙人蒋涛 在他看来,目的地体验的改善是抵抗巨头垄断的有力武器,“如果还是预订体验层面上的改善,我认为很难拼得过OTA巨头,但如果做目的地体验的改善,巨头可能比较难跟进。”他认为,如果能用比较优化的成本结构来搞这个事情,成功几率就会增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