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游客,还是创业者,都相信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可以诞生更多创新的公司,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旅行体验,尤其是出境游领域。 残酷的现实是,2015年下半年,随着整个互联网创业被“寒冬,死亡,融资失败”等字眼笼罩,一大波出境游创业项目倒在了快速扩张的路上。
▲2016年以来倒下的旅游创业公司(来源新浪科技) 王健林说,开奖,旅游投资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是最好的投资之一,这是对于大玩家。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也是死亡率最高的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创业,要把创新的刀尖插向何方才能生存下去,乃至在巨头的夹缝中蓬勃成长?哪些公司正在撕开巨头们忽视的细节,从而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投资机构又在其中捕捉着怎样的生机? 懒猫旅行创始人赵俊、戈壁创投合伙人蒋涛、左驭资本创始合伙人胡伟东、至美旅行的CEO王鹏等投资人与创业者,向小饭桌讲述了他们生存与搏斗的故事,以及捕捉一线生机的逻辑。 “一个月烧掉100万” 积累了十几年的户外经验后,赵俊在三年前开始创业做境外自由行。但成立懒猫旅行时,赵俊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也会采用烧钱补贴战略。 2015年上半年,在价格补贴的大潮下,懒猫旅行加入了这场激战。最多的时候,懒猫旅行曾一个月烧掉了100万,用来狙击烧钱玩家的进攻。
▲ 懒猫旅行创始人赵俊 当时,携程、途牛和同程募集到了一大笔资金,分别高达11亿美元、5亿美元和60亿元人民币。获得大量融资后,“补贴”、“低价”、“狂欢”成了在线旅游的关键词。 “大家都在打补贴,我们是很恐惧的。”回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赵俊有点无奈,“大家拿的钱太多了,因为害怕市场被攻占,我们不得不拿出有限的弹药去抵抗。” 起初,懒猫旅行并不是这样的“打法”。和大多数创业公司不同,赵俊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后端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但这样的投入也拉长了回报周期,一些投资人认为,atv,懒猫这样的模式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传统旅游服务公司。 流量上不去的直接影响是拿不到融资。赵俊打了个比方,同等规模下,懒猫拿一元人民币时,别人能拿到一美金。他意识到,门槛不高的旅游行业其实是个“流量的生意”。 获取流量最快速的方法无疑是价格战。背靠资本,各大公司用补贴获取流量的大火越烧越大,而与大火一同烧起来的是获客成本。执惠旅游创始人刘照慧曾对时代周报分析,现在OTA(在线旅游)的平均获客成本约为2000元,这使得亏损成为OTA的普遍现象。 随着获客成本的日趋增高,再高的毛利也不足以覆盖流量成本。一旦融不到钱,靠补贴获取流量的创业公司剩下的只有转型或者关闭。 今年6月,曾经融资千万美元、年终大促交易额过亿的淘在路上宣布倒闭。一个月后,曾融资超千万元的旅游创业公司周末去哪玩宣布关闭。更早些时候,麦兜旅行网被爆欠款跑路,拒宅网、脚丫旅游网、找好玩、周五旅游网、哪旅游网等一大波在线旅游创业项目宣告死亡。 淘在路上在其致用户和供应商的告知书中称:“受资本寒冬影响,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目前,公司所有员工已经被强制离职。淘在路上电商平台将停止运营,并逐步进行债务整理及清偿工作。”
▲ 淘在路上致用户告知书 “几乎没有回报” 对于这些公司的倒下,戈壁创投合伙人蒋涛并不意外。但他认为资本寒冬只是一个表面原因,产品无竞争力、商业模式无创新等因素才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