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小感触,跟朋友们聊点自己对职场的体会吧,或许有个人认知的局限性,大家多多指正,也欢迎留言区讨论。 01 我们的能力到底能打几分? 我们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判断存在偏差。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在职场上过得很顺遂,他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认为职场上其他年轻人都不是自己的对手。但事实上,他是遇到一位能力很强的领导,那位领导喜欢带年轻人做事,指导帮助他修改稿子完善活动策划,最后也愿意在外人面前将事情的功劳记在这位年轻人身上。 日子久了,年轻人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职场上那些攻坚克难的环节都是依靠自己能力完成的,渐渐变得自恃自大,自以为是。可惜,他不知道,他的能力是被人为镀金的,脱离了领导的润色、指点,甚至领导的人脉圈帮忙,这些能力根本扛不起重担。 此外,这里还会埋下一个隐患。自认为个人能力很强,喜欢单打独斗,不接受团队作战。当领导出现职位变动后,他的职场未来的气场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我看来,高人的指点、广阔的人脉圈,只是锦上添花,在能力具备的前提下,给自己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是要看得清,低得下头,沉得住气,知道哪些荣耀是别人给的,哪些成绩是自己做到的,也要时常问问自己,倘若现在靠自己单打独斗,到底能干成几成。 02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遇到贵人? 在职场上互相帮忙是一种共赢的模式,如果双方都尽力做好,比如甲方付钱很痛快,乙方提供产品质量上乘,那么一来二往,合作就会有很多次。但如果一方的工作态度上出现点问题,耗光了人情面子后,atv,合作也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其实熟人之间是很容易找到好的发展渠道的,毕竟大多数人在需求帮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请职场上熟悉的人帮忙。但我就会发现,其实合作是否OK,真的跟关系远近没有太多关系。 如果熟人本身是一个重质量的人,对所有人都会一视同仁,atv,在合作中首先要确保产品过关。但如果熟人本身就先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要位置,那么更关心是钱,更有甚者会出现糟糕的局面,钱拿到手了,交货的质量非常一般,他们会抱着一种神奇的心态——反正是熟人,他们也抹不开面子指责。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在职场上混如果这么干事情,往往得不偿失,看起来自己占了便宜,其实很可能失去了很多长远的机会。我记得几年前,我爸爸拜托行业内的朋友做个业务,结果这个人认为熟人之间不会太计较,事情办糟点没关系,一拖再拖,最后催促了很久才把活干完,质量马马虎虎。他以为付出了3成的力气和很少的成本就拿了一个大单,但不知道因为这件事情,失去了几十个大单的机会,潜在少赚了几百万。 我老爸就常跟我说,那些喜欢把自己能力摆在明面上,喜欢显摆人脉关系的人,往往没有真硬本事。而一些平日里不动声色的人有可能有庞大的人脉资源。本事大的人,洞察人性的能力都不会差,眼光也不会差,他们只需要合作一两次就能很快判断出对方的合作价值。所以我老爸就让我对每一次合作上心,尽可能做到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因为对方很有可能会是能够长期相助的贵人。 遇贵人,真的不是看运气的事情,自身缺乏潜力股的实力,贪念短期利益,那么身边藏着再多的贵人,也遇不到。 03 职场上,跟哪些人交朋友? 我会把职场上的人分成四类:积极表现型、积极态度型、消极表现型、消极态度型。 先说积极的两类人。一种是积极表现者,一种是积极态度者。初次接触这两类看不出差别,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积极表现者的“积极”是为了尽快做出成绩,继而获得打通上升通道的功绩,支撑他们“积极”的根源是“对权力的野心”。而积极态度者的“积极”是对工作本身的热爱,继而不断做出成绩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价值认同感,支撑他们“积极”的根源是“对职场未来的希望”。 跟“积极表现者”合作可以,但不要过于交付信任。因为在他们眼中,你不是一起战斗的伙伴,而是他事业版图中可以下的一步棋。 跟“积极态度者”应该尽可能交朋友,他们是非常乐观的一个群体,最典型的特点是看问题永远先看乐观的那一面。其实团队中很需要这类整天乐呵呵的成员,跟他们在一起工作,团队的气氛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很少会有抱怨的情绪,工作在艰难,总是可以找到解决的思路,也总是会给周遭人带来一种希望的感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