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金沙江投资了拉手网。这本是他们寄予厚望要获得大丰收的项目,用的正是拼命融资烧钱扩张的打法,最后却成了朱啸虎投资中最沮丧的经历。 和百姓网相反,拉手网的失败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故事。从2010年到2011年,趁着团购大潮,拉手快速完成三轮融资,大做广告、大砸补贴、大拓城市,金沙江创投从A轮到C轮全部跟进。2011年下半年,团购行业迅速进入寒冬,拉手网逆势而上,决心在“机会窗口关闭前”冲击IPO。2011年10月29日,拉手递交上市申请,但过程中受到极大质疑和阻力,2012年6月,拉手网决定撤销上市申请。 得知拉手上市失败,朱啸虎说,这是自己投资生涯中最失望的时刻。 IPO失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据媒体报道,当时主导对拉手C轮投资的一位麦顿投资创始人因此引咎辞职。 “拉手的错误是应该避免的”,朱啸虎说。急于IPO,朱啸虎承认双方是“都着急,急到一块儿了。”朱啸虎着急是因为“我们基金也需要业绩”。他后来反思,一定“要把格局全都定下来之后才能上市。” 不过,现在朱啸虎看来,这个案子失败更重要的原因是“CEO胸襟不够”:起步很好,团队需要补短板,当时金沙江推荐了干嘉伟和沈皓瑜,但吴波都没要,后来干嘉伟去了美团分管销售,沈去了京东当COO。“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加盟拉手,最后结果都会不一样。”另一个原因则是创业团队“没看过钱,而且年龄都不小”。 前拉手CEO吴波婉拒了36氪的采访要求。 为什么朱啸虎可以靠滴滴翻盘? 但在拉手这个案子后,朱啸虎并没有改变自己刚猛的打法。因为也就是在2011年,朱啸虎投资了滴滴,“拉手不行的时候滴滴已经火起来了”。好运开始了。 投资滴滴的决策,是典型的金沙江路数——选择好能产生独角兽的赛道、研究成为赛道专家、看过这个赛道上所有的案子、然后挑出最好的那一个。 朱啸虎麦肯锡出身,对研究非常擅长。胡博予在朱啸虎的指导下做过一个行业研究的PPT,让他印象极深。“我做的第一版没通过,他看了说这个肯定不行,最后他拿出了自己的PPT,我看了就知道差得太远了,”胡博宇说,一个好的行业研究PPT有很清晰的观点、很多的数据来支撑,每一张图都有一个观点和结论,整个PPT下来很有逻辑、一气呵成。“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有说服力的PPT,对我来说很震撼,瞬间拉升战斗值。” 在碰到滴滴之前,朱啸虎已经花了两年时间在出行的赛道上寻觅。一开始,他和易到用车签过投资协议,但他当时感觉做专车的时间点还不到,于是放弃;后来又接触了摇摇招车,发现团队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也没有继续。“当时美国有了UBER,我们觉得要在中国找一个类似的,但我们见了很多很多案子,全部PASS、PASS,直到有一天Allen(朱啸虎)给我打电话,说‘我觉得我找到了。’”林仁俊说。 看人这件事上,朱啸虎形成了直觉,一旦寻找到合适的团队,朱啸虎做决策就非常迅速。程维非常符合朱啸虎对创始人一定要“逻辑清晰”的要求。第一次见程维,对方把他晾在一边半小时,最后因为“思维清晰”打动了他,“他想清楚了先做出租车这个存量市场,在中国还是要做存量市场”。投资饿了么也是这样,朱啸虎第一次见到创始人张旭豪是在创业比赛上,因为对方“逻辑很清晰”而马上递了名片。 而且,程维也很符合朱啸虎在拉手这个案子后,选人思路的两个变化:第一,偏好年轻创始人,他们懂变化、不害怕试错、愿意闯,而且年轻人未来还长,“别的想法”不多。第二,在重线下运营的案子里,偏好阿里出来的人,他们才知道怎么做线下,滴滴、回家吃饭、典典养车都是如此。 但滴滴的创始投资人王刚对朱啸虎的最初印象不太好,因为听说朱啸虎在做拉手的案子闹得不愉快,朱啸虎还说王刚占股有些过大了。王刚甚至不想跟朱啸虎合作,“这哥们看着还挺凶。” 至于为什么滴滴还是选了朱啸虎,就是那段广为流传的故事:2012年,滴滴已经花光王刚和程维两人合投的80万,并负债几十万,处于融资困境。而且他们还吃了一个“百万人民币”的教训:技术合伙人不合适,已在程维的要求下离开。正在这个节点上,朱啸虎通过微博私信找到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虽然当时滴滴还有另一家基金可选择,但朱啸虎直接答应了他们的所有条件,给了投资意向书,相比之下,另一家基金还在纠结着不愿给过桥贷款。于是,滴滴选了朱啸虎。 张颖认为朱啸虎的难得之处在于,“把商业逻辑想得很清楚的基础上,很短时间内做出对人有比较正确的判断。又能非常快速决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