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提到:“结论是结论,我是我!”也就是说,对于结论,我们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即自己反思结论的正确性,也要允许别人对结论的怀疑。 对此,吃瓜群众表示同意! 俞军说,结论自带属性是确定性。所谓的属性,当然是有“是”或者“否”两个选项。也就是说,结论天然具有确定or不确定的属性,所以需要怀疑批判。而产品的设计则自带属性:可行性。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是有可能可行,也有可能是不可行的。 吃瓜群众表示:你说的都对!但能“保持人格和价值独立本来就属不易”。对于这些属性概念的提出,我理解就是反思和批判!我们不能完全接受结论,虽然是结论,但结论也是有确定性属性的,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怀疑和批判精神。 说起来容易,但做到太难。 对于事实的批判叫前提性批判,前提性批判超级有魅力,能让你看到那些默认为“存在即合理”的认知惯性。我们运动的时候,一直跑步减肥,跑到一定阶段效果就很弱了,那是因为我们的运动成了惯性,效率下降。思考也是一样,如果你形成了思维惯性,对事实没有怀疑精神,则思考进入惯性状态。 我认为,不断成长的核心除了怀疑之外,还有保持兴趣。 只有对很多事情保持兴趣的人,才能不断虚怀若谷。我最不喜欢的是,对知道的懒得说,对不知道的懒得学。对生活没有兴趣的人,对自己也失去了迭代能力。“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同样的,我也“愿你产品狗10年,放下电脑仍是少年!” 二、我的思考和总结 以上,就是俞军的3条新军规。 还记得我说它们看起来没有逻辑关系,但事实上每条之间都有很强的逻辑指代关系,耦合的很厉害。 推论一层接着一层,比如产品价值与商业价值中的藕断丝连的关系、用户即需求与需求具有的愿付价格和成本属性的关联性,都是在统一的认知体系下完成的。 我认为,粗看这是三条不相关的原则,但细细解读已经是一个认知的范式(Paradigm)。这个范式涵盖了产品的几个重要且核心的问题:价值判断、核心概念、思维方式。 在沟通现场,我希望用这些词去描述他的方法,俞军一直都很客气地拒绝,并且说这就是他的一些思考,谈不上那么复杂,也没必要进行包装。但事实上,对于高阶的产品人来说,判断产品价值、深入理解用户与需求的内核,不断突破自我固步自封的思维,实在是最重要的几件事了。 在这3条军规下,我自己是可以推演出很多有意思的推论。大家也不妨推论一下,如果有所收获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大家分享。 遵循事实、做出合适的推论,并且不断的反思和怀疑你做出判断的前提,是我这次沟通的最大的收益。 当然,也一定要记得保持怀疑,不断自我迭代。俞军的方法有值得怀疑和反思的地方,也可以留言,毕竟我之后还会有一篇《俞军产品方法的怀疑与反思》呢。 我想,从12条变成3条,也是俞军的一次自我迭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