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少爷的实体店已经在北京开到第15家,顺利拿到弘毅资本领投的1150万美金的B轮融资。但孟兵仍然不敢懈怠,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两个小时后组织整个管理团队开晨会,复盘前一天的工作、营业额,并确认当天的工作重点。 见到孟兵,是在望京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孟兵没有独立办公区域,而是和总部团队的30多个人坐在一起。桌子上厚厚一摞书足能挡住他半个人,其中有些书是最近看的,atv,有些是准备随时翻翻的。 孟兵说:“最近我最喜欢的书是杰克·韦尔奇的《赢》。”喜欢到给整个团队每人买了一本。这个“毕业五年,其中三年都在当CEO”的人,仍然每天都处在学习的状态里。 “不怕地租贵,坚定地跟着精英走” 传统餐饮,特别是快餐,还赚钱吗?这是我最好奇的问题。 快餐需要面临的普遍困境是客单价低,而于此同时,地租、人力的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利润被不断摊薄。那些与西少爷同一时期火起来的快餐品牌,目前还做老本行的寥寥可数。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西少爷的15家店铺,主要分布在中关村、国贸的大型写字楼附近,客单价在23-30元。孟兵坦言:“我们选址的策略很明确,跟着精英走。哪里是白领、公司的聚集区,西少爷就选在哪里。”不怕地租贵的理由也很简单,孟兵认为西少爷的承租能力更强。 孟兵向我举了一个例子。 以西少爷200平米的“五道口宇宙总店”为例,当时竞标有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等一线快餐品牌。最后中标的是西少爷,因为西少爷给出的租金价格是单平米27元/天(也就是说一个月光租金就需要16.2万)。但五道口店的月收入在120万左右,所以地租成本并不是问题。 对于西少爷来说,收入高也得益于“外带策略”制定。由于肉夹馍这个品类本身就方便外带,同时西少爷将餐具、纸巾设计得“让用户的外带体验更好”。所以外带收入占西少爷总收入的30%,直接增加了收入。 西少爷用什么姿势拥抱互联网? “这意味着造概念的时代结束了。”对于今年的“寒冬”,孟兵这样判断。 比起语焉不详的宣扬“互联网思维”,孟兵倒一直在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做餐饮。在他的概念里,做互联网公司和做肉夹馍的核心都是一样的: 新流量(新顾客)、留存率(复购率)以及产品商业化(盈利)。 对于拉新所需要的产品营销,孟兵坦言自己并没有投入太多。陶思思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也有媒体问我们需不需要写公关稿件,我都拒绝。因为我们在品牌营销上基本没有预算。” 而 西少爷的策略是发力“复购率”。“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超过87%的用户都是老顾客。”孟兵说。 而回到连锁餐饮这个生意本身, 想要赚钱,“标准化”是必须做到的。如何让每家店铺单品味道、出餐速度、服务质量不完全依赖于个人,是互联网时代给餐饮提出的新问题。 在“标准化”的问题上,首先是做到机械化生产。从制作馍到压馍以及摆盘,西少爷都有自己的机器。并且根据口味的变化不断迭代。“最近我们就把压馍机器的刻度改了,不同的纹路和刻度,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陶思思说。 而在后端管理上, 西少爷对于店长的KPI考核标准也并不是营业额,而是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西少爷内部有专门的品质控制团队,会有“神秘顾客”对门店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指标非常细致,包括卫生情况、食物热度、馅料湿度以及分布情况、出餐速度等等。“对于打造产品,我是一个事无巨细的人。”孟兵说:“一个公司KPI会起到导向作用,这非常关键。” 顺利拿到新一轮融资,两年卖出了880万个肉夹馍,并且“15家门店全部盈利”,孟兵心里还有一个宏大的“版图”。“呷哺在全北京开了300多家,汉堡店全国有800多家,而西少爷只开了15家,说明我们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 不过也有人依旧不看好西少爷的规模扩张前景。12月16日(也就是今天),一个叫“一碗羊汤”的微信公号写了篇文章,里面除了肯定西少爷在产品上的用心、确实在做不断改进,也着重提到这样的观点: 如果说之前对西少爷开大店的模式存有疑虑,今天的融资更加坚定了我的判断,西少爷正在被资本要挟或者绑架。急于求成。 如果如孟兵所说,每个店都在盈利,是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如果拿今天公布的营业状况来说,开店缺钱吗? 资本的需求是什么? 西少爷的需求是什么? 顾客的需求是什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