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中国,所有的产品的用户都是微信用户的子集了,在自然人层面看。但如果从需求的集合来看,微信之外还有很多的通信和社交的需求存在。 以ofo为例 我表示豁然开朗状,但我觉得有个故事更加准确来描述这一条军规。 比如ofo共享单车的用户,其实真不是自然人。 ofo其实是接近了我在某个特定场景下快速到达的需求。 用户未必是喜欢骑车的人,直播,也不一定是追求健康生活或者有环保理念的自然人。他们只是出了地铁回家的时候,不想做三轮车,也不想步行走1.5公里而已, 他们的需求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ofo的用户。 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即需求这个提法和三节课之前说的“用户、场景、需求”确定产品定位的提法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我一直以来都反对把用户简单地理解为用户画像,即使有用户画像,也必须是从统计学、物理学衍生到心理学+场景化的理解用户。我们反对割裂地谈用户画像,也反对创造需求(需求先于产品而存在),我们提倡讨论产品的时候带入具体场景。 俞军是把三个要素合为一体,成为用户。因为对产品来说,用户是一个主要服务对象。 谈到这里,俞军提出产品经理要区分事实和推论,也需要区分用户和需求。事实是用户(自然人),推论则是用户=自然人的特定需求。 他说,推论有特定的属性, 需求三个属性: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也就是说需求不仅仅从用户角度出发,而是需要考虑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所以需求是有商业价值属性的。 需求≈商业价值 这是对我有很强冲击力的一个观点,他其实是将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统一了。这对于产品操盘者来说,认知价值极高。 我常常认为需求就是用户的痛点,而且很多PM都认为需求=痛点。但俞军在这里其实提出, 需求不是痛点,需求可能是痛点的某种商业化的价值表现,他包含了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 举个极端例子:用户都想不吃饭而且活100年,这个痛点虽然存在,用户也许愿付成本很高,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这件事的企业成本极高(可能是无限高),所以它也就是一个痛点,而不能成其为“俞军概念里的需求”。 3、怀疑精神:自我迭代 产品经理必须具有怀疑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自我迭代的能力。产品经理必须区分事实和推论。推论是具有确定性属性的。事实和推论其实都是值得怀疑的。 这一点,我自己有些感受可以延展地解读一下:批判是智慧的来源,反思是最好的获得智慧的方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