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后续也发酵为积极共享的生产者对无为伸手党的讨伐,思考之后,我个人也就打消了建立禁聊③群的计划,开始更严格执行群规,以不认真改群名片为主要依据清理成员提高门槛,atv,半月时间里,两个禁聊群大概清掉70个,质量明显提升,群名片规范程度极高,也就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退1个,立马被拉入1个人的局面,禁聊群内容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3)可聊群与功能群结合: 可聊群规为:自由聊天、随意广告、适度撕逼、欢迎约约。 我仅仅掌控着产品的禁聊两个群,其他的多个可聊群,各种细分功能都是由活跃分子担任群主,这就是自组织的魅力,没有绝对的物质利益和强关系,通过活跃的成员使得十几个群互联,形成真正的17届大产品圈。可聊1群太过于火爆了,分流出来可聊2群,由馨妹拉人,顾梦活跃氛围维护着,快速的形成高频活跃群。 两个主要的产品可聊群最高峰时候每天各1500+条消息。7、8月暑期多数人在实习,外地学生去北京实习人数很大,线下约的需求也集中爆发。大家对于求职招聘有各种各样细分需求,大群太过于杂乱不适宜深度讨论,这就衍生了更多的功能群。 优秀的功能群当然欢迎来可聊群宣传,也有人主动新建群的,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人,社群内的群没有什么主从之分,只因为里面活跃分子都互相认识,可聊群与功能群之间通过活跃分子形成了弱关系链接。 比如: 灰原组建的线上模拟群面的群,请了hr和工作的产品当面试官;浩男的北京产品玩乐群线下约得很开心;文浩牵头在北京多地搞了线下的模拟群面;还有笔试题交流,面试题交流的深度讨论;认真讨论长久活跃的永恒群;薇薇运营很久非常成熟的西安互联网高校群;以及因9月会有大量二线城市的面试且大家有明确城市就业倾向而建立的广深港、沪宁杭、武成渝地区可聊群。 3、衰落及困局 当社群规模足够庞大,成员固化,停止扩张之时,也就意味必将迈入衰退期,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样难以逃脱。 9月是社群的活跃峰值,成员需求快速变化的转折月,我采取了分流到地区可聊群和功能群,满足多样化交流需求的策略,产生的副作用自然是原先超高频的可聊①②群活跃度降低。几乎所有成员,在9月的互联网秋招战场中厮杀,毕竟今年产品岗行情很糟糕,优秀且好运的人能在十一之前拿到如意的offer停止面试,进入到学校论文、毕业旅行、提前实习的分化。多数人还是需要继续奋战或者及时转行,心态的变化,让17届产品求职者的全国范围交流需求极大程度减弱,需要寻找更适合自己当前阶段当前心态的新圈子。 另外,原先可聊群有大量吹捧、奶人的风气(当时群消息量足够多能够自净掉,多数人不会太在意),但在9月末期多数人心态发生变化,看到这种聊天很多人会远离不愿意参与。寒冬之下,互联网产品岗招聘需求的地域差异更为明显,北京校招新群的成立,也就标志着全国可聊群时代的结束,其活跃度断崖式下跌。 社群发展必须适应成员需求的变化,社群2.0也该结束了。我当前策略是:不解散2.0的群适当进行维护,开始储备人员探索3.0模式。 【自组织社群V3.0】 17年6月-18年10月,产品经理同行社交 目标群体:工作0-3年产品经理 主要需求:娱乐交友(约饭、唱k、旅游等)、知识成长(线上问答讨论、线上线下讲座课程活动等)、其他低频需求(租房、跳槽、征婚等) 竞争优势:自组织的成长、社交活动 1、重构探索 10月开始,已有不少17届学生拿了offer确定了城市,学生群体与已工作者的互联网产品圈重合度较小,应届生迅速融入当地互联网社会圈子的需求强烈。灰原10月就首开深圳群,我便决定从现有17届产品群导流到新建的城市可聊群进行3.0社群的筹备探索,已建:北京90后产品群、杭州90后产品群、深圳互联网群、广州互联网群。 2、入群门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