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糟糟的 BuzzFeed 编辑部和数据系统,会让人们很容易忽略这家公司是靠病毒式传播指数的成功来赢得广告商,从而获得收入的。BuzzFeed 会在一个品牌工作室里制作列表,进行测试,然后为诸如 HBO、Taco Bell 和 Ford 等等客户制作定制化的视频。和公司里的其他员工一样,BuzzFeed 的广告文案人员也能够看到公司的所有数据。那些看上去好像本土制作、实际上是 BuzzFeed 投放的广告,不仅能在它的网站上看到,还能在其他投放了 BuzzFeed 内容的地方看到。不仅如此,一些品牌十分看重 BuzzFeed 的社交推广渠道,以至于它们雇佣了 BuzzFeed 来为他们面向目标用户投放传统广告,其中主要是在 Facebook 上投放。(这解释了为什么 BuzzFeed 看上去好像在 Facebook 上花了非常多的钱。) 这种商业模式一部分是从 Google 那儿得到启发的,Google「建立了一个这样的引擎:当你输入一个关键词以后,你能得到相关的搜索结果,同时也能看到相关的赞助商的推广内容。」Peretti 解释道。「这也是一个能对提问者提供推荐的引擎。当他们在核心业务上为消费者做得更好的时候,他们也能够获得更多的金钱回报。」 在 BuzzFeed 上出售广告,最初是由 Greg Coleman 发起的。他是 Peretti 在《赫芬顿邮报》的前同事,2014 年夏天加入 BuzzFeed 任总裁职位。另一个发起人是 CMO Frank Cooper,他是 2015 年夏天从百事公司跳槽到 BuzzFeed 的。他们两个人的任务,是让 BuzzFeed 成为营销公司广告预算的核心考虑对象——尽管他们还得使用正统的广告手段。「我可不能对营销公司说『看,我们 BuzzFeed 的广告手法多酷。』」Coleman 说,「效果、研究、支撑点、进行明确的联合调研……BuzzFeed 会使用对方所了解的统一标准来进行广告合作。」 Coleman 的团队所出售的定制广告,仍然需要接受市场营销人员的检验。Coleman 回忆,有一次,在给一个品牌播放一个两分钟的动画喜剧短片时,他听见对方的营销人员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这个动画短片不是人们经常在电视台上看到的那种。然而,即使这种视频似乎不太正统,但它还是成为了 BuzzFeed 广告的特质:在 BuzzFeed 为普瑞纳公司制作的宠物食品广告「亲爱的小猫(Dear Kitten)」中,一只老猫(由 Ze Frank 配音)在向一只小猫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了这样一句台词:「我至今都记得我小时候可以钻进鞋子里的日子。没有什么比这种经验更深刻的了,你会 360 度全方位地被脚的味道包围。如果你有这种机会,请一定要好好享受它。」这个广告欢乐,讨人喜爱,还给了猫粮产品一个特写,这让它的原始视频在 YouTube 上获得了 2500 万的点击量,另外的 9 个系列视频一共获得了 4000 万点击量。(「亲爱的小猫」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很多客户希望他们的广告也能获得如此「恐怖」的点击量。但 Coleman 说,他还得对这些品牌循循善诱,告诉他们 BuzzFeed 能做的和不能做的分别是什么:「我们可从来不会跑到一家信用卡公司里面,然后说『来吧,我们打算为你们卖出 10 亿张信用卡。』) Cooper 指出,具有挑战性的不仅仅是 BuzzFeed 内容的风格,如今的广告手法也已经得到发展。过去,传统的广告代理公司会和客户签订制作视频的合同,定下他们所要达到目标点击量。BuzzFeed 则与此不一样:它们售出的广告希望通过对广告点子的快速迭代,然后进行一系列围绕关键词的视频制作,再把它们放到最合适的平台上进行传播。在他们推出 Purina 的「亲爱的小猫」视频之前,只有少部分人看过这个系列的其他四个视频。 「这听上去像一场革命,」51 岁的 Cooper 说。「这不是大公司喜欢的。他们喜欢可预测性,喜欢渐进式增长。」但 BuzzFeed 的广告模式依然受到了欢迎。2015 年 8 月,BuzzFeed 和群邑集团(即 GroupM,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 WPP 集团旗下的企业)签了一个 100 万美元的全年订单,按照这种模式共同制作和分发内容。「他们的构思、创意、测试、定义、舍弃以及复制的能力都非常卓越。」群邑集团的首席数字官 Rob Norman 说。这次结盟为他们赢得了包括 Nike、Target 和 Unilever 在内的 13 家公司制作视频的合作,后续还有 45 个品牌的合作。「我们在和 BuzzFeed 的合作上花的钱,比我们两家之前预想的都要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