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饭桌公众号,回复暗号【自行车】即可查看PDF版本的完整报告; Uber上海经理出来做了个自行车租赁“mobike”,寒冬里的VC圈莫名一阵骚动和兴奋,然后就时常听人感叹“太抢手了,根本进不去”。 8月19号,摩拜突然公布千万美金巨额B轮融资,投资方是“很懂车”、“很懂中国式共享”的熊猫资本和愉悦资本。外围的我们一直懵逼,主角们一直一言不发+迷之微笑——所以,这个曾经平凡的自行车,和已经过气的租赁模式,到底为什么那么火? 不可错过的大时代 “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就已由城镇生产。而这90%中,又有50%以上由国家中心级别城市生产。在城市化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地位,正是由中心城市的地位所决定。” 国内,人群朝中心城市聚集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重庆六大中心城市聚集了8千万的人口。再看日本,东京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是整个国家的1/3。
中心城市聚集效应进一步衍化出来的,一个是城市“社区化”,一个是发达的“公交系统”。足够的人群密度,支撑“社区化”,吃饭、购物、看病、上学都在门前3-5公里内解决;城市太大使得远距离出行频繁,交通拥挤加速“公交系统”不断完善。于是,新的机会出现了——轻便易携的自行车二次成为必须品。 1.“社区化”以后,汽车由于体积大、停放难,不再是方便的出行、载物工具,小型、易携的二轮车重新被需要。
2.“公交系统”无法覆盖到“门前三公里”。 除了日常生活,还是会频繁涉及到远程市内出行,但自驾堵(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车)、地铁不直达、直达公交需中转。门口到站台之间总有一段交通工具覆盖不到的地方。
正是基于此,国内自行车保有率在经历了一轮下降(被更高速的汽车等交通工具淘汰)之后,又重新反弹上升。
尽管如此,我国的自行车保有量跟日本比还是差了一倍多。
其原因,一个是城市社区化发展还在途,相应的城市配套措施还不到位,另一个是保有麻烦,被盗、停放、找车位都是问题。
自行车的使用需求被压抑了,这正是租赁/共享模式的机会。以“租赁”而非“保有”的方式获取自行车使用权,不仅解决了保有麻烦的问题,还能极大程度提升自行车的使用效率。
实际上,由于停放不便、道路不畅等诸多原因,并非每个保有者都会每天骑车,实际利用率可能连6%都不到——只有1%-2%。 时机刚刚好——国家要建自行车道 国家把自行车道建设列入交通发展规划。以北京为例,北京政府计划,要在2020年北京市内建全长3,200公里的自行车道。3,200公里是什么概念呢?北京五环的全长只有99公里,3,200公里等于绕五环32圈——全城路段连续覆盖,即使回龙观也不用担心身体被掏空了。
另外,绿色出行成趋势、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用户付费意愿的提升也为自行车共享/租赁奠定了基础。
人们愿意为短途出行付费,最好的例子就是地铁门口兴盛的“蹦蹦”大军。3公里以内的路程,单价5-10元/次。
创业公司尝试者多,摸准脉者少 尝试一:做C2C的。之前保有的问题一个也绕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归还不便和效率低。
尝试二:一上来就做锁桩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