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肖晨在调度天安门广场上的环卫车。除了清扫垃圾,天安门的环卫工人还要应对庞大的人流。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聚集在此的约11万人,共同见证了国旗升起的那一刻。 在此之前,守候的观看升旗的人凌晨时分就已开始聚集。他们席地而坐,拿出零食边等边吃。同一时刻,坐在调度室内的北京环卫集团北京机扫公司天安门环境服务中心调度肖晨处于紧张状态,他不断思考如何有效调度清扫车和环卫工人,高效快速地减少广场垃圾滞留时间。 算起来,这已经是肖晨在天安门度过的第7次国庆。他称自己工作时常常“揪着心”,但还是留下了不少“感动自己”的瞬间。 国庆前夜500余环卫工“一宿没停” 国庆升旗后,很多游人为干净的广场点赞。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份干净,肖晨和500多名环卫工人在广场转了一夜。 肖晨介绍,国庆日前夜,环卫工人不间断地已经将各处垃圾桶的垃圾处置完毕。当夜,每个武警后面也配备一名保洁员。升旗结束后,这些环卫工人分别从东西向、南北向,相互交叉清理,“一宿没停过”。作为调度的他,则需要检查清扫区域,随后判断如何调派车辆和人手。 升旗仪式前是与垃圾“作战”,升旗后又要面对庞大人流的考验。 “广场人山人海,环卫工人还得往人堆儿里冲,四处巡视捡拾垃圾”。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密集的人流,让肖晨想起一次黄金周游客极度拥挤的场面。 那次,他被裹挟进人群,动弹不得。“所有人都走不动,只能停在原地”,肖晨回忆,当时考虑这么拥挤的情况下,环卫工人移动起来都很困难,弯腰捡拾垃圾更加危险,于是他通过对讲系统,要求环卫人员先撤到安全区域,等人少一点后再重新清扫。 这样“与人相处”的日子,对于肖晨而言数不胜数,而这也是天安门地区环卫工作的不同。“其他地方,更多的是与道路打交道”,肖晨说,天安门广场的大部分区域,都要面对众多行人。 肖晨说,现在自己每天一到工作岗位“神经就得绷起来”。 除了日常清扫,如遇到突发事件,环卫工人会通过对讲系统汇报给肖晨。他会下达指令,要求就近的环卫工人到达现场,并等待警察拍照取证后,再清理现场。 这样的事件,肖晨曾在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处理81起。“很多事情,在其他地方是小事,在这里就不算小”,他告诉记者,如果捡到身份证,需要先交到环卫队,再到派出所做笔录。如果找到失主,还需要找民警证实。 即使在休息的时候,肖晨躺在床上,脑海里还会翻来覆去琢磨有没有更好的调度方案。“已经有点职业病了”,肖晨笑言。 奥运期间半小时清扫近29万平方米 肖晨刚到天安门工作时,就赶上2008年奥运会。至今,他仍对当时严苛的标准印象深刻。 半个小时,肖晨和队员需要清扫并收集将近29万平方米的区域,包括中心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当时真的觉得有点天方夜谭”。最终,在清扫车辆增加到一倍,环卫工人增加数百人的基础上,这个曾被肖晨视为天方夜谭的任务也顺利完成。 这样的事,肖晨经历得并不少,“会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例如,近几年,对垃圾停留量和滞留时间的标准逐渐加码,天安门地区的保障更不能松懈。 肖晨回忆,刚开始的时候,一平方米区域最多有2处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20分钟。2013年时,要求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到了2015年,则压缩至10分钟。对肖晨来说,难度逐渐增加,“但也必须得完成”。 从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肖晨需要调派原来一倍的车辆和更多环卫工人。但他自信地打“包票”,通过不断清扫、洗地等,至少大多数时间可以拍拍胸脯说,游客能席地而坐。 这样令肖晨感到自豪的时刻,还有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阅兵式开始前,北京市环卫集团的22辆“金耀蓝”纯电动洗扫车在长安街由东向西倾斜排开进行“压茬作业”,被称为“零号方阵”。 肖晨回忆,对方阵车辆的长度、距离、角度、清扫质量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比如,清扫后,阅兵队伍行进道路上的尘土残存量将降到每平方米2克以下,确保“正步不起尘”。 “在阅兵之前,好像自己也受到检阅,”肖晨显得有些兴奋,“当时心里很自豪”。 36岁环卫工两个月写完一篇论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