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立场理论又让我们陷入矛盾。女性主义者希望获得女性作为整体的一致立场,与立场理论迫使我们考虑不同女性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立场形成冲突。这种矛盾在当下女性主义的日常讨论中经常看到。一方面,我们区分出不同身份立场带来的不同女性主义,从女工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白领的女性主义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因为坚持女性作为整体的一致立场,女性主义者之间自动在“哪一个是真正的女性主义”的问题上沉默。特别地,后一种情况成为女性主义行动中更为普遍的情景。坚持女性作为整体具有一致立场,让许多女性主义者将互相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团结,所以具体的身份差异可以忽略,作为女性的立场必须一致,而争论谁才是真正的女性主义,不过是分化女性主义者的手段。 这种因为团结而放弃争论的想法在学理上自然说不过去,同时也会对女性主义行动带来影响。因为团结而放弃争辩观点上的分歧,实质上等于认同,立场的团结比观点的正确性更重要。这事实上才是对女性主义的伤害。不仅学理上观点不能厘清,女性主义行动的正当性也会因此受到质疑。没有好的论述作为女性主义行动的支持,而好的论述不能仅仅通过诉诸身份区分而达到,还需要更加仔细的道德和政治的分析。更进一步,坚持立场的团结,还会使女性主义行动在执行上乏力。不少女性主义者认为,立场的团结才能够发动更大的力量完成目标。然而没有观点上理清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能并不清楚,这时候的团结所带来的成果并不会巨大。 更令坚持立场理论的女性主义者头疼的,是如何面对将压迫内化了的女性,比如因为长期的性别不平等,有女性认为,被性侵犯是受害她们自身的错。她们的立场以及她们对性别关系的信念属于何种立场? 从关注个体出发 女性主义立场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当下现实中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之所以立场理论会流行,上文提到的Bubeck认为是因为女性的差异开始被“发现”:女性在性别关系中相对男性的差异;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为了处理这些差异,立场理论希望通过承认这些差异给出不同的女性主义,但是立场理论犯了错误。Bubeck认为,女性主义本应该去处理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但是立场理论却是希望将女性主义理论奠基在这些差异之上。也就是说,面对男女的差异,面对女性之间的差异,女性主义本应该思考例如如何根据这些差异来安排资源的分配;而立场理论希望根据差异A有一套分析甚至解决所有问题的理论,根据差异B有另一套分析甚至解决所有问题的理论。 面对这些身份上的差异,或许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差异出发,j2直播,也就是从关注不同的个体出发。从关注个体出发,不等于我们放弃一种普遍的理论。我们可以构建关于人的生活的普遍的规范性理论,比如人的正常发展需要什么条件的理论。然后,我们关注不同的个体。个体应该成为目标,个体缺失了什么条件,如何才能让她获得更好的生活。诺贝尔奖经济学家Amartya Sen以及著名哲学家Martha Nussbaum分别发展出来的能力进路正是这类理论的典范。 从关注个体出发,女性主义同样可以关注大写的女性。女性主义之所以关注女性,那是因为大部分作为个体的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性别的不公平对待而缺失了某些过上人的美好生活的条件。同时,从关注个体出发,女性主义也可以同时处理不同身份的女性,以及男性,在各自情况下的缺失。女性主义行动可以更好地论述其目标,为其行动提供理论依据。上面提到的能力进路,也是人类发展计划的重要理论依据。 从关注个体开始,可以避免立场理论所带来的对抗性叙事。在行动上或许更来带来合作,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带来有共识的改变。如果共识的改变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确是时候想想,我们是如何开始放弃“性别主义”改用“直男癌”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