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发于今年6月1日的文件还称,宣城市在4月20日再次致函合工大,请求尽快协商宣城校区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事宜,宣城市政府主要领导一直等候合工大校领导来宣,并随时等待消息赴合工大商谈,但至今没有接到回应。 但宣城市政府对此事不愿多谈。近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宣城市政府,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拒绝接受采访。 事实上,正出现裂痕的宣城市政府与合工大,曾有过一段“蜜月期”。 据宣城日报报道,2012年11月1日,时任宣城市委书记童怀伟在合工大宣城校区创建工作表彰大会上指出,市委市政府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以创新的勇气,大胆采取宣城市负责建好学校、合工大负责办好学校的“交钥匙”合作模式,开创了高等教育发展市校合作的共赢新路。 从这个校市合作的模式来看,宣城市政府在学校的发展问题上并不具有决定权。 宣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国平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合工大宣城校区招生规模如何调整,决定权确实不在宣城市这一层面。但他强调,学校是合工大和宣城市合作建成的,宣城市委、市政府自然会对它未来的发展、定位有一些建议和想法。 慢下来的“宣城速度” 衍生出诸多矛盾的合工大宣城校区,承载着宣城市的“大学梦”。 2012年9月17日,宣城校区正式开学。这天的宣城日报撰文指出,一年时间,建成一所大学,并投入使用,这是宣城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被称为“宣城速度”。 官方资料显示,宣城市政府系宣城校区的“金主”。宣城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作协议》的决议显示,“同意我市负责建好宣城校区,无偿交付合肥工业大学。同意市政府在征地拆迁之外,筹措18亿元人民币用于宣城校区建设。” 宣城市新闻网2012年的一则报道显示,宣城校区总建筑面积约60万㎡,工程建设2011年启动。根据规划,一期建设时间为2011年至2012年,二期时间表为2012年至2013年,三期建为2013年至2015年。 但项目建设远不及规划中顺利。宣城市政府2015年1月发布的文件显示,二期工程于2013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对比规划时间可以发现,二期工程的开工时间为2012年,开工时便已推迟1年。 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开工延迟,也引发了竣工的延期。 宣城校区官方网站今年7月发布的简介显示,目前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对比规划的时间可以发现,二期工程的竣工时间为2013年,至今已推迟3年,仍未全部完工。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宣城校区发现,目前该校的图书馆仍在建设之中,而这本应3年前完工。 在宣城市教体局针对网帖《合工大宣城校区是不是要撤了?》的回复中,宣城校区建设放慢速度显而易见。 该回复提到,“我们的工作原则必须由超常规做法转入新常态的轨道,后续建设陆续稳步推进。” 改革是与非 对于宣城校区的调整,校园内外有着不同的声音。前述受访的宣城校区内部人士赞同缩招,在他看来,宣城校区的承载量确实不够。 他口中的承载量,主要针对该校区的师资资源。他说,许多老师都来自合肥本部,常常需要将课排满,赶到宣城连续授课两天后再回合肥。 目前,合工大宣城校区官方网站的首页上,仍挂着一则发于今年4月的教师招聘启事,招聘人数为100多人。同时,官方也在创造条件留下教师。宣城校区行政楼一层大厅中,摆着多个教职工住宅项目的沙盘模型,一侧摆着写有优惠条件的海报。 宣城校区教务处一位老师对以学生家属身份咨询的记者称,“只是减招,对其他的没什么影响。” 合肥当地一位熟悉合工大的媒体人士则认为,该校区第一批毕业生今年已经毕业,校本部可能对学生的业务能力有所担心。另外,“减招可能只是权宜之计,问题还在。” 对于宣城校区改革一事,合工大校长梁樑始终不愿发声。8月13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合工大宣城校区多位管委会副主任,对方也均婉拒了采访。但合工大新闻网上的一条校园新闻,传达出校方对此事的态度。 在今年3月底的宣城校区全体教师干部大会上,合工大副校长、宣城校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玉程称,学校正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把宣城校区办得更好。在这个会上,他提到了宣城校区的两个调整:一是把教学与校本部打通,由相关学院承担;二是对招生规模作暂时调整,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行差异化发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