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向资本市场,唯品会需要讲述一个整体的新故事。几年来,唯品会创新多多,2017年Q2也展现了勇气,但是整体来说,除了品牌升级之外,我们还没有看到它站在更高维度、更高的视角,对外勾勒自身的领导形象。 你会说,规模不及,开放平台,扩充品类不就得了。这个里面有太多掣肘与风险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容易整体失控。 扩充品类,会涉及到供应链与商品问题,唯品会短期不可能建立起专业的自营模式,若盲目大规模落实前端平台开放,一定会遭遇品控风险。过去多年,阿里曾被这个问题持续困扰,不但是海外资本市场、机构借力炒作,矮化本土互联网,一度也波及中国社会层面,成为社会话题。前年与工商总局的博弈,就是这一话题被放大、扭曲的结果。 而且,盲目扩充品类,后端物流、后台技术与数据没有较深的沉淀,整个体验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之前,京东从自营电商走向开放,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与磨合过程。直到去年京东物流品牌独立时,王振辉对我的表态也充满谨慎。他的意思是说,必须保证品质可控,才好大规模开放。 那么,唯品会是否失去了战机?当然不会。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它正在谨慎而有节奏的落实:物流重组的价值,本质上就是开放的行动。 一方面,这一行动会在可控的节奏中为唯品会大规模扩充品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重组本身也是一次潜在的融资行动,它会降低唯品会母公司的财务压力。 老实说,这一步与京东物流2016年的一步几乎类似。而我也相信,一旦唯品会完成一个阶段的扩充任务,平台交易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它的物流体系也会进一步独立、开放,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化的基础设施。 我的意思是,唯品会的规模化动作,没有盲目地为了速度而甘冒品控风险,而是采用了一条可控的路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从基础设施物流入手,然后再大规模扩充前端品类。 当然,不是说一切都要完美才好去做。事实上,它的品类一直在持续扩充。只是说,过去几年,整体上,它仍还是集中在服饰领域。 说到重新定位,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唯品会的动向。事实上,6月份的品牌升级动作,已经是重新定位。 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平台”升级为以“全球精选、正品特卖”为中心的全球优质生活方式平台,将进一步全方位提升唯品会的商品品质、平台品质。 不要小看了这次品牌升级。过去,唯品会虽然交易活跃,尤其是闪购引领了这个行业的营销风潮,但是由于许多商品带有尾货特征,也给人留下品质一般的印象,无形中抑制了品牌的形象。而且,当初退换货相对宽松,导致履约成本较高。 这次升级于它来说非常及时,也很自然。你能看到,几乎同期,天猫们也升级了自己品牌定位,从当初的“上天猫就够了”过渡到“理想生活在天猫”,明显从渲染品类数量转换为生活方式。而过去一年,网易严选备受外界关注。小米的新零售里,也有围绕智慧家庭而遴选、布局的相关电子产品。形式与路径各有差异,但是通过渲染生活方式、提升品牌与品质的用心雷同。 为什么说它如此定位很自然。因为唯品会从起步起,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选模式,只是说,当时它受限于品类,更多在服装领域,虽然商品数量已经很丰富,但不如网易严选更广。 不要孤立看品牌升级动向。它与物流重组、金融分拆都是整个公司变革的关键要素,也是适应消费升级的平台化进程。没有这一步,它将很难获得更优质的品牌企业合作,也很难在未来大规模品类扩充中获得更多信任。 当然,开奖,这只是平台定位。我们认为,唯品会应该顺应趋势,在整个公司战略层面重新定义出更具召唤力的愿景目标。这不仅涉及到唯品会的战略,也涉及到它在这个变局周期所能展示出来的创新能力,定义未来的勇气。 而且,这也涉及到这只中概股面对海外市场的叙事策略、讲故事的考验。过去一段,许多概念都已经老化。即便是定位于生活方式方面,如果不能与阿里、京东、网易们形成一种差异化,j2直播,也很难获得外界更多认知。 尤其是此刻周围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必须再度强调,阿里新零售、京东第四次零售革命驱动的新的零售形态,正在快速落地,看上去它只是形式上的革新,其实涉及到一个公司内部底层数据的打通,物流、技术、金融、商业等资源的调配,这是一个建立零售新业态行业标准的进程。 唯品会确实到了一个尽快行动的时刻。而且它也涉及到一个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提升。 老实说,我觉得它面临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大,有些方面甚至会很残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