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连续增长18季后,唯品会2017年Q2财报里,这一指标罕见回调。加上盘后交易股价大跌,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恰恰相反。我们认为,Q2传递了一个关键信号:短期净利增幅放缓的背后,有大规模开放动向。唯品会正适应消费升级与竞争挑战,重新定位自身,以品质、品牌升级提升平台服务,通过物流、金融等单元的开放,以及一段时间以来稳健的品类扩张,挖掘新的成长动能,锻造一个新生态。 就是说,2017年Q2,唯品会是在高速换胎。这家公司为了生态、规模、战略业务布局而落实的高额高频投入,影响了部分利润表现。 压力在,机会也在。唯品会Q2反而展示了更多自信。未来一年,它应该会有一番不错的气象。让我们先看看Q2财报亮点: 一、连续19季,营收大增,持续盈利。在全球电商业,想找到两大指标连续19季都保持正数的电商平台,除了巨头阿里之外,都很罕见。 营收同比增幅达30.3%,依然强劲。净利回调,既是压力结果,也是主动促成局面。唯品会坦承,下滑与Q2品牌升级,促销加大有关。同时,公司对人才、技术、互金、品骏物流的战略性投入也在持续增加。这与我们对它的直观感受完全一致。 平台另一效能指标之一——经营性现金流,同样非常出色。它对应着一个平台供应链、库存周转、资金循环、营销能力以及商誉表现。 二、活跃用户总数同比增22%,增至2810万;过去一年活跃用户总数同比增32%,达5880万。而总订单量同比增23%,已达8480万。 这里信号很多。只说两点:平台覆盖与触达能力依然强劲;用户人均贡献,在客单价、人均订单量方面明显提升。 这充分说明了平台的粘性、忠诚度、平台品牌与服务品质有它出色的竞争力。 6月以来的品牌升级效应正持续释放,它既能拉新,又能激活存量用户价值。 艾媒咨询《2017上半年中国品质电商专题研究报告》中,唯品会综合品质用户满意度位列行业第二,正品保证方面排名第一。 三、唯品会已处于新一轮开放前夜,主要体现在物流重组、金融分拆、技术投入、品类扩充等方面。 上季,唯品会宣布重组物流,分拆互金。物流规模化与运营能力展示了底气。截至目前,已拥有最后1公里配送人员2.7万名,配送站点3500个;仓储总面积达220万平,前置仓总数增至11个。95%的订单由自有物流配送,去年同期为91%;终端配送人员直接上门退货比例达68%,去年同期为46%。 平台影响力扩大,品类扩充很明显。唯品会上季与Roberto Cavalli、Trussardi等国际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乐Super VIP付费会员试点。 这是一个公司大规模开放前夜释放的信号。是否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尤其是对比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京东。双方虽然体量、品类差异较大,但在物流、金融、技术等层面,双方动作许多近似;也可以对标过去5年阿里业务版图与生态演进。双方体量差距更大,品类更不用说,商业模式差异更明显,但它们在物流、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动向,尤其是业务结构形式与生态构建,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认为这不是简单模仿,而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之后,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加速拥抱实体经济、双方大规模融合的趋势。互联网企业从自身一端出现,体现了技术、数据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魅力。这个周期,大家的认知有趋同。唯品会虽然体量远不及京东、阿里,但它的战略取向仍有独立的气质。 这些动向隐含的竞争力,你很难通过财报有限的信息真正感觉到。我们需要跳出财报,看它更多。 截至目前,要说唯品会的风险面,虽然财务面无法脱离开,股价也能反映一些脉络,但都不是真正的风险。它的真实挑战在于: 一、规模体量欠缺,品类仍较单薄。未来的竞争,越来越呈现为生态竞争,服饰类垂直电商,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唯品会商业模式决定了,如果无法扩充品类,壮大规模,它的物流、金融、技术将会受制,整个公司即便中短期持续盈利,也很难抵抗大的生态。 二、唯品会商业模式仍有发展空间,但整个零售生态正在朝线上线下一体化迈进,互联网与线下各种零售生态开始大规模融合,为增强体验,竞争者越来越追求全渠道、全媒体、全链路覆盖。你能从阿里、京东乃至传统企业那里感受到,它们都在重新定义,重构过往价值链。2017年是个窗口期,唯品会必须展示出革新勇气。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