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新风向| “嗅觉经济”逐渐起步,让鼻子“爽”的生意有哪些机会和可能? 2017-08-18 14:10 来源:36氪 分享会 原标题:36氪新风向| “嗅觉经济”逐渐起步,让鼻子“爽”的生意有哪些机会和可能? 8 月初,微信支付团队为进行“8·8 无现金日”活动预热,联合国内的双马香精公司推出了“钱香”,包括香水和蜡烛两款产品。这款“铜臭味儿”的香水采用了不同层次的香精原料,来刻画纸质钞票特有的气息:醛香、海洋香、玫瑰醚被用来表达金属感和打印品的臭氧味,印刷油墨的味道则通过藏红花、琥珀香来诠释,此外,还采用了柏木、鸢尾根、广藿香、愈创木等香精。微信说它们想让你闻起来,很有钱。 另一边,Manzanita Capital 收购的高端香氛品牌 Diptyque 在上海开卖香水味冰淇淋。这个原本定位高端、小众、不接地气的品牌于 2014 年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售卖国内用户并不熟悉的家用香氛蜡烛、无火香薰、沙龙香水等产品,据不完全统计,Diptyque 如今在中国区有 3 家精品店和 8 家专柜。 人体五种基本感官之中,一切关于美学、色相的产品都在服务视觉,音乐产品对应听觉,食物围绕味觉系统展开,触觉也追求各种亲肤、柔软的体验,而鼻子天然被视为用来呼吸,其拥有的嗅觉价值似乎意义不大,需求也并不明显。但日常生活中,你的嗅觉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治愈、被勾引、被鞭打、被冲击……讲得魔幻些,气味打通心智、刺激感官、统治神经,“嗅觉”会不会是一门好生意?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嗅觉经济“尚在起步阶段,但市场也逐渐反映出 B 端、C 端对各类嗅觉产品的需求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国内早期公司围绕“嗅觉”所进行的尝试,包括各类香氛消费品和气味应用方案。并将结合36氪接触到的资料,初步分析“嗅觉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嗅觉产业链情况、市场格局如何?有哪些趋势? 2.国内玩家的业务模式以及发展情况,是否会诞生下一个祖马龙或者 Diptyque? 3.香氛消费品痛点在哪?机会又是什么? 4.除消费品外,“嗅觉”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5.行业在未来有哪些可能?趋势是什么?受关注的细分领域是什么? “舶来”背景之下,国外品牌占主流,意识在兴起 在整个嗅觉产业链中,处在上游的是各大香精公司,如奇华顿、芬美意、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FF)、德之馨等。香精公司的上游通常是石化企业等各类原料厂家,而这四大香精公司占据了全球香精、香料行业超半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5%、13%、12.5% 和 12%。我们平时所见所用的各种日化品和食物中,香精原料大多出自这几家公司。 嗅觉产业链上游是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诞生了几家年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但格局已定,门槛很高,我们暂不作讨论。中游是生产代工厂,国内代工厂也有级别划分,大型代工厂以国外主流品牌香水订单生产为主,一般不会承接小批量订单生产,中小型工厂除代工品牌产品外,目前也有一个趋势是推出自己的独立品牌。企业、香精公司和代工厂联合制定方案后,交由代工厂进行生产,企业则通过各类渠道来分发、销售产品。 “舶来”背景之下,这是一个国外品牌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仅从香水类目来看,智研咨询《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香水产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评估研究报告》显示,国际品牌在我国香水市场中占据了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仅占不到三成,而在这 30% 中,又有一部分份额被国内分装代工厂、三无香水占据,尚缺乏独立自主的头部品牌。 但与此同时,各类香氛产品在国外增速日渐放缓,消费升级趋势之下,市场普遍看好相关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奇华顿近两年在中国和印度的业绩增长达到了 6%-7%,并表示,过去五年、未来五年的主要投资方向都在亚洲,大部分在中国。 业内数据表明,2017 年国内香水市场规模约为 255 亿元,预计 2021 年将增长至 446 亿元;而另一组业内数据显示,全球家居香氛市场销售额约为 737 亿元人民币,国内份额仅占 1%,但每年增速约为 15%-20%。 细分领域玩法各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