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近乎三分之一的价格购买无印良品、Coach、巴宝莉等同厂商生产的产品,的确能够吸引很多消费者的眼球,并为商品买单。但是,网易严选是打了一个很漂亮的擦边球。相同的厂商制造并不等同于相同的质量,一件商品的制造,涉及到了原材料、生产工艺、品质把控等多个环节,同样的厂商,不同的品类和型号在生产制造环节上的把控截然不同。 此前,网易严选上所销售的“内野制造商”制造的毛巾引发争议。网易严选上所销售的“内野制造商”制造的毛巾引发争议。内野公司与代工厂的合作并不属于网易所说的ODM模式。上海内野公司作为产品专利的拥有者,一直采取OEM的合作模式,即代工模式,代工厂仅负责最末端的制造、品控等少数环节,相关知识产权专利属于品牌方。也就是说,哪怕网易严选是从内野代工厂拿货,货物的质量也不会等同于内野产品的质量。 网易严选的“选”,似乎更倾向于“选”知名品牌的制造商。前面我们讲过有品模式的命门在于“猪队友”,那么严选模式的命门则是“心理落差”。 严选的商品对外表示是与大牌从同一个生产线上下来的,那么在消费者心里很自然地将其品质与大牌划上等号。而一旦商品品质与想象中相差甚远,就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甚至被定义为“山寨”。严选模式的风险在于缺少“控”的环节(受买手制所限),一旦品控不严,后期引起消费者心理落差,严选的品牌信任感也将不复存在。 尾声 不可否认,有品和严选都是新零售的大胆尝试,看似相同却又迥异,两种模式各有命门。 尤其是今年严选因为“一口锅”的事件爆发,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严选为网易的财报增分不多,并且给投资人带来新的想像空间,但一个责任事件的爆发,也会给网易的品牌减分。 无论是有品,还是严选,最重要的就是“品”和“严”,这两个销售平台最终要建立的都是用户的信任。 就像美国中产阶段对Costco的信任、日本消费者对无印良品的信任,如果做不到“严”和“品”,则很难走得长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