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说她很不解,为什么一切不缺财力、不缺流量、更不缺技术的公司不重视原创流量,而把精力全部放在分发渠道上?“养记者不是包袱,相对而言产品和技术人员更贵。”李洋说。 当然,如果只限于深度稿和影响力的打造,那只能叫再复制一个传统媒体,不能称为改造“36氪”。 36氪起家于创业者报道,属于小众内容。新的36氪要在维持统一调性的前提下,在主流视野及更广的受众方面生产新媒体文章。 冯大刚和李洋为36氪设计的新调性是:报道技术与资本驱动的新商业。 这拓宽了36氪的报道领域:比如宝马和英特尔合作无人驾驶,这不符合“创业者”的报道定位,无疑,契合新商业的主题。 “资本”概念的引入,一度让人怀疑这是否源于冯大刚的背景,李洋解释:36氪诞生以来一直聚焦在科技、创投领域,科技代表技术,创投代表资本,这能精准定义新时代的新商业,也是未来的新主流。 李洋认为,36氪服务的对象不是大众,而是能被这个新调性圈住的人群,是对未来、职业前途感兴趣的人。圈定人群后,再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内容中心主要生产内容,创投研究中心负责制作行业报告,出售给有特定需求的用户,《开氪》是一个内容变现平台。 回归媒体的36氪,正在向一个多维度、多形式生产内容产品与服务的全新品牌转型。它已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流量基础,这会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实验样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