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无人驾驶卡车的首次亮相是去年10月,无人驾驶卡车把 5 万瓶百威啤酒从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市运送到了距离 120 英里外的科泉市。这也是全球首次无人卡车送货的案例。 这次「表演」可以说给Uber的智能驾驶技术做足了宣传,不过,树大招风,Uber无人驾驶卡车首秀之后,旗下的无人驾驶卡车公司Ottomotto即遭遇了与加拿大Clearpath机器人公司的商标纠纷。 此后,Alphabet又起诉Uber盗取Waymo的智能驾驶技术。 接连的负面让Uber的无人驾驶卡车很是沉浸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时还是Uber CEO的特拉斯维分享了Uber Freight卡车的照片。 至此,Uber新的无人驾驶卡车正式亮相。新车没了「otto」标志,智能驾驶系统也做了更新换代,连硬件也做了重新设计:可旋转64通道激光雷达传感器。 新车的亮相也意味Uber在于加拿大公司的官司做出了妥协,但是,Uber不承认系统的更新与Waymo的诉讼有关。 此外,Ottomotto还遭遇了数名顶级工程师和高级管理者的解雇或离职,以至于外界认为Uber已经将无人卡车项目搁置。 ▶ 戴姆勒:首个获得牌照的无人驾驶卡车 戴姆勒作为一家汽车厂商,对于智能驾驶技术也有浓厚的兴趣。Inspiration是这家公司在2015年打造了一辆无人驾驶卡车,也是全球第一辆获得牌照的无人驾驶卡车。 戴姆勒在设计之初就没打算依靠智能驾驶摆脱司机,只是让汽车驾驶更容易、更安全、更高效。 这款车属于半自动驾驶级别,只有当卡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掌握最新情况后,系统才会启动,并与其它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当遭遇恶劣天气、车道线不清的时候,会提醒司机接手操作。 硬件方面,雷达被安装在了驾驶前面,摄像头装在了挡风玻璃上,用以识别车道线。短程、长程雷达被安装在栅格内,可识别800英尺外的障碍物。 不过,Inspiration并没有安装主流的激光雷达和向后的传感器。 4 无人驾驶出租车:「国与国的竞争」 在智能驾驶技术尚未成熟之时,对于技术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就已经开始。除了上面的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驾驶出租车也是一大热点。 去年8月份,NuTonomy公司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开始在新加坡试运营,首批投放6辆车,测试范围限定在新加坡一个叫做“One North”的商业区,道路大概为2.5公里。 这也是全球首批试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此外,日本于2016年在神奈川进行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实验。该实验由神奈川政府和出租车公司Robot Taxi共同主导,atv,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从家到杂货店的出行服务,路程大约3公里左右。 Robot Taxi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实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全面运营。 在美国,除了Google和Uber以外,更多的是创业公司对无人驾驶出租车有浓厚的兴趣。比如Zoox、Voyage。 Voyage的智能驾驶系统搭载了英特尔酷睿 i7–7700K 8核处理器(主频 2.4GHz),GPU 则为英伟达 Titan X。目前,该公司已完成首轮种子融资和测试车辆外观研发。 5 平台:尴尬的百度 百度自遭遇大面积负面以来,就开始把公司的未来压到人工智能上。客观的说,这一转型目前还是很成功的,而百度最新的财报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百度人脸识别技术靠着那一次寻亲成功而名声大噪,DUER OS的公布也吸引了大批芯片厂商与之合作,甚至吸引到了英特尔的加盟,让百度提气的还有「Apollo计划」的公布。 不过,这一切影响的顶点止步于百度的AI开发者大会。 「Apollo计划」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之一,陆奇宣布有50家企业加入(其中有15家整车企业)。但是,8月初却有媒体报道称,加盟的50家企业「多数是挂名,无实质合作」。 这让做足宣传的阿波罗开放平台多少有些「尴尬」。 但公平的说,百度在人工智能盛行的当下,选择提供底层支持的这种发展思路确实有可参考的意义。 至于效果,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才刚刚起步,你能要求一个企业做到多好的程度? 在智能驾驶技术红遍全球的时候,这一技术的瓶颈也在显现,不是技术本身有多难突破,而是有关这项技术的安全以及政策环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